English

沈阳师大附属艺校科学办学硕果累累

2005-10-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10月8日电 一群十六七岁的孩子们表演的京剧大戏《杨门女将》,今晚在长安大戏院征服了京城观众。孙尚琪的穆桂英、朱邻霖的佘太君、女老生周宏的寇准均韵味十足,而没有多少戏份的焦廷贵和孟怀远,也都演得准确而到位。沈阳师大附属艺术学校的“小梅花”们

,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戏迷们阵阵热烈的掌声。

人们知道,关外也是京剧艺术的一片热土。1959年,以京剧、评剧表演和戏曲音乐伴奏专业为主的辽宁省艺术学校应运而生,在荀慧生、李富友、全盛福等名家的指导下,为东北培养了大批京剧人才。前几年,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经济困境,培养京剧人才的辽宁省艺术学校不但没有停办,反而扩大了规模,2002年该校并入沈阳师大,并成立了戏剧艺术学院,全面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层次,从而形成了本科、中专、附小完整的艺术教育体系。该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姚泳全,兴致勃勃地介绍说,附属艺术学校现有11个专业,而艺术学院中的京剧、影视表演两个专业的开设,填补了辽宁省高等教育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他强调:“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我们要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以满足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

京剧《杨门女将》是一出行当齐全的老戏,今晚的演出,充分展示了沈师大附属艺术学校孩子们的风采,而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表演细腻,人物刻画准确,一招一式动作规范。姚副院长说这缘于他们的教学改革。教师们在提高本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向其他艺术门类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如一直是教学中老大难的旦行的发声问题,因学生年龄小,真假声结合不好。教师们将声乐专业的发声方法引入到戏曲教学中,使得戏曲发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过去只有在高年级才能够排演的大戏《杨门女将》、《秦香莲》、《玉堂春》等,现在中专三年级即能够唱得很好。同时,突破以往教学中的注重“横平竖直”、一招一式而忽视人物塑造的局限,引导学生理解所演角色,深刻挖掘人物内心,从而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的孙尚琪、朱邻霖、任思源、白杨、张楠等获中国戏剧“小梅花”金奖或银奖。今年5月,以该校戏曲科20余人为骨干成立了中国少年京剧团,赴香港演出《杨门女将》、《芦花荡》、《小上坟》、《杀四门》、《小放牛》等剧目,大获成功,饮誉香江。

随着穆桂英与佘太君夹击敌军的胜利,京剧《杨门女将》完美落幕。观众们却没有散去,仍在热烈鼓掌。中国京剧院副院长宋官林兴奋地说:“这真是一批好苗子,基本功扎实,都是可造之才。”他告诉记者,沈师大附属艺术学校已为京津地区京剧院团输送了不少京剧人才,中国京剧院已与之建立了战略协作关系,共同培养更多的京剧人才,以振兴京剧,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