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光环下的磨砺

2005-10-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牟加金 杨川 本报记者 温庆生 我有话说

“神六”发射瞬间。本报记者温庆生摄

2004年9月的一天黄昏,河北怀来天漠沙漠。

一个半球状巨大容器旁,两个身穿连体衣的人,用废旧降落伞搭成了一个像窑洞一样的掩体。然后,他们搜集柴

草、寻找水源,用匕首挖野菜、挖植物根,猎取可食用动物。

这不是特种部队的军人,却是不折不扣的“特种兵”;

这不是飞行员,却是实实在在的“飞行者”;

他们有一个光荣而神秘的称号:中国航天员。准确地说,应该是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

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中国人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首次遨游太空的辉煌与激情仍然清晰可见,2005年秋,多人多天的载人梦想又在按部就班地孕育。

以上就是“英雄航天员大队”的航天员们为备战“神六”而悄然进行的一场野外生存实战演练的情景。

两人多天,航天员的吃喝拉撒睡怎么解决?失重条件下,恼人的“航天适应综合症”怎么应对?他们如何进行针对性训练?记者带你一同去神舟六号航天员日常训练场上看一看。

训练项目有增有改

与神舟五号相比,神舟六号的试验任务与技术状态均发生了变化,航天员在飞船上的活动区域增大,还要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和工作,进行空间对地观测实验及参与海事终端实验。

走进航天员训练中心,你会看见一个同神舟飞船内部结构、界面完全一致的模拟器座舱,它就是航天员进行全程序训练的地方。在这个不足15平方米的狭小的空间内,能够模拟飞船起飞、太空运行、返回地面等全部指令运行过程。在这里,除了失重环境外,其他都能逼真模拟。

进入模拟器进行全程序训练,航天员一进舱门就要待上4、5个小时,不吃不喝,当然也不能去厕所。所以,在这一阶段,航天员个个都要返回到“婴儿”时期,一人一个“尿不湿”。进入轨道正常运行后,航天员可以使用“太空马桶”解决大小便问题,但从火箭点火升空前5小时穿上航天服到飞船入轨期间,航天员要在返回舱呆上7、8个小时,这一阶段是不能“入厕”的。

为适应环境,航天员头朝下5天5夜,脑袋不离床板,相信普通人绝不曾尝试过。可在航天员训练中心,你不仅能看到这一幕,更有甚者,这些人还成-15度,脑袋冲下呆着。

“神六”将有多天的失重生活环境。当飞船入轨后,特别是在进入轨道最初几天,航天员体内血液会因失重发生向头部方向快速转移,引起头、面部充血、肿胀、鼻塞、头痛、视觉和感觉功能改变等等,专家们统称为“航天适应综合症”,不仅会影响航天员的生理、心理状态和工作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航天飞行中断。

血液重新分布训练在自动立位转床上进行,其原理是利用立位转床不断地变换航天员体位,刺激机体心血管系统对血液分布的调节能力,减缓失重或模拟失重时血液的头向转移,从而达到适应失重环境,减轻症状目的。

锤炼耐力挑战极限

航天员训练的另一个重点是“超重耐力”训练。

人在地球上习惯和适应了1G重力环境,当航天员乘飞船进行航天飞行时,在上升段和返回段一般会遇到不超过5G的过载作用,在轨运行时会进入0G的失重状态。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中,体内血液会沿超重作用方向迅速转移和重新分配。在轨时间越长,这种变化越重。当返回地面时,往往出现头晕、黑视甚至晕厥等明显的“立位耐力低下症”,有的人甚至难以较快适应地球1G的重力环境。这就好比刚上高原缺氧,下了高原醉氧。

“神六”任务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延长,失重时间延长,为此,航天员训练着重从超重耐力、头低位耐力和前庭器官耐力三个方面对航天员加强了训练。

超重耐力训练在离心机上进行,最大负荷达到8个G,相当于在航天员的胸部压了8个成人的分量。

超负荷训练的艰辛程度是可想而知的。超重训练能把受训者拉得脸部变形,前庭功能训练和血液重新分布训练能导致受训者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这就是航天员,光环下必须经历航天环境要求经历的一切。

应急排障随机处置

飞船失压怎么办?仪器失灵、失火应该如何处置?“神六”任务对航天员的应急故障处置能力是一种考验。平时进行的应急故障处置训练内容包括失压、失火处置、自主应急返回操作、数管失效手控半自动返回等,以确保在飞船发生任何故障后航天员都能够准确、及时进行应急处置。

根据飞船在太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训练组预设了上百种故障模式,强化航天员对复杂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百余项故障设置在不同的系统、不同位置、不同的表现方式,并且随机投放,提高了航天员对各种故障的敏感判断、快速分析、有效处理、随时化解飞行意外的能力,可谓“随机出现故障,处置成竹在胸”。

“眼”有灵犀心比天广

“神六”航天员人数增加,孤独感有所减轻,但两人小组的互动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每个乘员的个人心理素质,更取决于两人之间心理相容的程度。

完成的任务更多,飞行时间更长,出现应急情况的几率相应增加,对航天员心理调节能力要求很高,两人之间互相支持,配合默契尤为重要。因此,“神六”航天员心理训练不仅重视缓解紧张、消除疲劳的放松训练,加强心理调适能力的系统化训练,还特意安排了沟通能力、支持合作能力、乘组角色认知等有利于提高乘组心理相容性的训练。

这些训练,不仅在认知层面和情感层面上在接纳他人的同时建立了自信,更重要的是在行为层面上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与他人建立合作关系。在训练现场,你随时都能看到乘组两人互相关注、互相确认操作效果、互相支持、沟通顺畅的情况。(本报酒泉10月12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