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如何走出消费误区

2005-10-2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房爱卿黑龙江省人,1956年8月生。长期从事流通管理工作,先后在原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国家内贸局、国家经贸委、商务部任职,现任商务部市场运行调节司司长,北京工商大学和哈尔滨商业大学兼职教授。

记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发生变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但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社会消费是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房爱卿:我看起码有五种误区。

(一)资源浪费型消费。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存在不顾资源消耗情况,片面追求扩大消费的倾向。一些消费者缺乏资源节约意识,过度用水、过度用电、过量耗油、大量用天然资源包装商品、过度使用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用品、滥占土地盖豪宅,这些以过大消耗稀有资源为代价的过度消费,加剧了煤、电、油、水、地等资源紧张,对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严重的瓶颈制约,长此以往,将影响可持续消费。

(二)环境破坏型消费。一些地方,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不顾环保状况,片面追求消费。一些消费者环保意识还没有形成,乱扔消费废弃物,目前我国每年报废废旧冰箱400万台,电视机500万台,如果不及时组织回收,将造成难以分类、加工、利用等问题;过度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用品,特别是包装用品,将造成长久环境污染;过多食用野生动物,破坏了生物链;过多地消费天然木材,造成了滥砍滥伐,减少了森林面积;过快地发展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制冷设备,等等。这些消费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影响。

(三)安全隐患型消费。近几年虽然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力度较大,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些食品的农残、药残仍然超标,加入了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假冒伪劣商品仍然存在,花样翻新,家居装修材料含有大量有害物质,造成了居住环境污染。这些问题给消费者安全带来隐患,消费者还不能做到放心消费。

(四)盲目攀比型消费。一些地方在消费方面盛行盲目攀比、斗富比阔、挥金如土,还有的不仅盲目攀比建造住房,甚至盲目攀比建造坟墓。这种奢侈攀比消费违背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对社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五)比例失调型消费。我国既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同的高档消费,也有3000万贫困人口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消费处于较低的水平。2003年我国最终消费率为55.5%,人均消费品零售额每天仅9.7元。而我国投资率2003年为42.9%,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严重失调。消费率偏低导致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1978年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81%,2003年降为34.5%,下降了46.5个百分点。

记者:怎样才能走出消费误区?

房爱卿:要依靠科学消费观走出消费误区。科学消费观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中心,以实行可持续消费为目的,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处理好扩大消费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两个市场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进步,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适度消费、持续消费。落实科学的消费观必须以政策导向为手段,建立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税收政策等措施,限制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环境的消费;鼓励消费资源节约型、环保型商品和服务;鼓励信贷消费、绿色消费、服务消费、假日消费;运用再分配等政策措施,实现社会公平消费,充分考虑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生活质量差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贫困人口、低收入者的最低消费水平;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通过健康、科学的消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特别是要重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形成落实科学消费观就能获得更大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损失的长效机制,促进国民经济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