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

2005-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孙家正 我有话说

编者按经国务院批准,文化部与美国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于今年10月在美国合作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在美国主流社会和广大民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对促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和增进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起到积极作用。期间,文

化部部长孙家正在美国国家记者俱乐部作了题为《当代中国文化的追求与梦想》的演讲。演讲立足于文化,胸怀全局,放眼世界,不卑不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生动活泼,受到广泛好评。现将全文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欢迎各位的光临。

“中国文化节”在华盛顿隆重开幕了。我有幸向各位介绍一下当前中国文化的发展情况,并愿借此机会,与大家做一次敞开心扉的沟通。文化是人的生存状态以及情感、愿望的反映,反过来又对人的生存、发展给予能动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即人。了解今天的中国文化,就是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人。

当前,中国社会正在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中国社会20多年来改革、开放、发展的延续和提升,也是今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这不仅是中国政府确定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中国社会一种主流的文化思潮和价值取向。当代中国文化是当代中国人精神面貌的反映,也是他们内心情感和愿望的体现。和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节律,影响着我们民族的文化风范和精神韵味。我想,从这个角度介绍当代中国文化,以及生活在这种文化中的当代中国人,就把握了中国文化的主要脉络,也就把握了当今我们中国人的主要精神。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6年来,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使得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青春焕发,如同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站在世界的面前。200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1.65万亿美元,人均1270美元,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9.4%,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看不到这个进步,夸大和渲染中国存在的问题,是不符合实际的;如果过高估计中国的发展及现状,认为中国现在已是一个发达国家,甚至不久以后要超过美国了,同样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但中国领导人的头脑十分清醒。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原有底子相当薄弱。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例,中国经济总量不到美国的1/7,人均仅占美国的1/30。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排在100名之后。在座的尚慕杰大使和李杰明大使都知道,中国地区差异很大,很多人生活在农村。中国现在还有一亿多人每天的生活费不到1个美元,其中3000万人不到半个美元。现在,人们刚刚感觉到秋天的凉意,但是中国政府的领导人已经在考虑那些贫困地区的农民能否过上一个温饱的冬天。中国历史遗留和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甚多,要解决这些问题,构建一个理想的和谐社会,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我们既然理解目标的崇高,就不会惧怕道路的漫长。我们通过这26年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3%的人口,并基本上实现了小康。但是,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中国社会正是在不断解决发展中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走向理想的境界。20多年来,“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一直是中国社会最深入人心的口号。历届中国政府要用极大的精力解决国内的问题,解决13亿人口的生活问题。13亿人安居乐业、生活富裕了,中国发展、和谐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力量便增强了,可以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倡导“以和为贵”的人文精神,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情怀,我们自信以此可以与世界心灵相通。

人类社会以来,一直面临着三个基本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人自身的矛盾。化矛盾为和谐,始终是中国也是人类的梦想和追求。在座的朋友也许听说或去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皇宫――中国的故宫。故宫的核心建筑三大殿的名称,集中反映了这一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太和殿:天地祥瑞,喻人与自然和谐;中和殿:中庸平和,喻人世和谐;保和殿:心态和顺,身体安适,喻人的身心和谐。这三个殿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追求和谐。但是,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人民的自由,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为此,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奋斗与抗争。

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坚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胡锦涛主席阐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此,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权益和人的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与幸福指数,并且,也更加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被放在重要位置,并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这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文化关系一个民族素质,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教育、启迪、审美等功能,更多的是发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尊重社会各群体的利益诉求,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使人民群众生活殷实、平安、幸福的社会。在文化方面,努力维护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全社会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目前,中国公民的文化需求呈现五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文化需求总量呈现较大幅度增长,二是社会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和市场化,四是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五是不同文化相互交往的要求和程度日益加深。为此,我们把繁荣发展作为中心,以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用文化陶冶人、激励人、慰籍人,增强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感,营造他们精神上的安宁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我们坚持重在建设,着力建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构比较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文化法规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构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将更加积极f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灵沟通。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文化市场潜力巨大,竞争也日益激烈。有益受众,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益社会和谐和世界和平的文化产品正越来越受到欢迎,而宣扬色情、暴力之类的文化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感和抵制。作为文化部长,我认为不能仅仅把文化看做赚钱的工具,而要用文化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人的发展不是光靠物质就能解决的,从事文化的事业家和企业家都应该倾听并回应大众对于人文关怀的呼唤。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政府的努力和成效大家有目共睹。中国采取坚决措施来打击盗版,维护知识产权,并非迫于压力,而是出于对创作者和投资者正当权益的自觉维护,出于国家的根本利益。一个国家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这个国家的创造力就会受到极大的挫伤,发展的动力就会受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对于保护知识产权,中国政府的态度是严肃的、认真的和坚决的。我们采取措施不断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第一,完善法律,依法制裁盗版现象;第二,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教育,呼吁民众自觉抵制盗版;第三,对那些盗版现象严重的地区和行业,集中力量重点治理;第四,研究长效解决问题的体制和机制。美国电影协会和时代华纳等公司去年给中国文化部写信,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打击盗版,保护知识产权的努力和成效。

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发生的变化是巨大的。这种变化决不简单是人们所看到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高楼大厦,也不是简单的数字统计,变化最大的是中国人民对自身、对世界的看法。中国人的眼光更开阔了,胸怀更博大了,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安宁和幸福与世界的和平、发展紧密相连。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流,但影响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一个时期以来,世界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事件。社会发展的失衡,贫富差距的扩大,生态环境的恶化,恐怖主义的猖獗,跨国犯罪的肆虐,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对人类的生存形成威胁。人类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发展?在未来的世界,我们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法则?这些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峻地摆在世人面前。

中国的对外方针是国内发展思路的延伸和外化。我们对内要构建和谐社会,为全体中国人民谋安宁、谋富裕、谋幸福,对外则必然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希望与各国友好相处,谋和平,谋合作,谋共同发展。

对和谐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源于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出于国家根本利益,也是中华民族近代痛苦经历的深刻体验。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100多年当中不断遭受外来侵略,中华民族是在面临亡国灭种危险时奋起抗争,终于赢得了独立和解放。2000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恪守的道德准则,也是处理国家关系的黄金法则。曾经饱受威胁、侵略之苦的中国人民,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中国人已经深深认识到,中国的安全、利益与世界的安全、利益紧密相连。一个时期以来,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对于持这种观点的少数人来说,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观点,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相和真理更遥远。对多数人来说,心存疑虑是因为他们不太了解中国的现实状况,也不太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

关于文化的发展,中国对内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外主张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每个国家都有选择自己文化的权利,某种文化是否适合于自己,也只有他们自己才有发言权,如鱼择水,如鸟投林,归依自明。不论别人如何评价我们的思想文化和制度文化,鞋子是否合脚,只有自己最清楚。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与史俱来的客观存在,也是世界保持其丰富多彩的前提性条件。以什么样的思维和态度来看待和处理,将会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是倡导“和而不同”,通过增进理解和宽容从而实现互利、实现双赢,走向共处,走向和平,还是因袭陈腐的冷战思维,散布猜忌和隔阂,引发摩擦和对抗,甚至战争,人类应把握自己的命运。令人欣慰的是,对此,世界正日益形成共识。

中美两国远隔重洋,有着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但两国都拥有辽阔的国土,都是多个民族并存、多种文化融合的国家,都生活着勤劳智慧的人民。中美两国差异甚大,这种差异自然会带来某些碰撞和摩擦,但同时,正因为差异,才产生相互的吸引力。没有这种差异,世界也许会平静许多,但世界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光彩而沦于寂寞。时代在发展,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在过去的20多年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和而不同”这一古老的中国哲学思想在新时代重新闪烁其智慧之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一个月前的今天,北京举行了盛大的庆典,纪念这一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在那场决定世界前途和命运的伟大战争中,中美两国曾并肩作战,生死相依。美国“飞虎队”的杰出表现,在中国已经成为广为人知的传奇。在我曾长期工作的南京,有美国飞行队员的墓地,尽管他们的遗骨都先后移回美国了,然而每年清明,仍有许多中国人去那里献花。当年,德国法西斯迫害犹太人的时候,中国向他们敞开了大门,所以,现在包括生活在美国的许多犹太人视中国上海为他们的再生之地。中美文化界人士也在那场战争中站进了同一战壕――当战争爆发时,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教育学家杜威,文坛泰斗德莱塞等一大批文化人,有的来到中国参战,有的到美国及世界各地演讲、募捐,支援中国。美国也是当时西方国家派到中国记者最多的国家。这段生死与共的经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生动的篇章。

中美关系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实属不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56周年了,大家回顾一下,前30年,中美严重对立,美国对中国一是不承认,二是封锁;而中国,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和主权,奋起反抗,当时响彻中国大地最著名的口号就是:打倒美帝国主义!当然,两国关系与当时的国际大环境密切相关。在双方共同努力下,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解冻,1979年终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2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良好发展给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友谊日益加深。前天,“中国文化节”开幕,演出100分钟里,有将近100次的鼓掌,台下的美国观众是为台上的中国艺术节目而感动,而台下的掌声、美国观众的热烈反应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开幕式演出成功绝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成功,而是中美人民心灵沟通的成功。艺术的成功是创作者与欣赏者的互动。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美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当然中美关系并非一帆风顺,矛盾、磨擦、争执、分歧均在事理之中。关键是如何认识和处理。这里我想谈谈关于中美贸易的问题。首先声明,我不是外交部长,也不是商务部长,我只是从文化部长的角度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中美贸易问题争议很激烈,两国的贸易部门谈判谈了很多次,最近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物质产品的贸易,美国总是强调逆差大,但是,就文化产品的贸易来说,中国的逆差更大。我作为文化部长的日子也不好过啊。我这里有几个数字:2000年至2004年,中国从各种渠道进口的影片4332部,其中,美国影片占到40%到50%;其中,中央电视台和各地电视台播放的外国影片4000余部,40%以上是美国的;在电影院放映的211部进口影片,53%是美国片。这五年当中以分账方式进口的影片是88部,美国影片为70部,占80%。在座有哪一位能回答我现在在美国播出和放映的中国影片有多少?美国市场上的中国文化产品有多少?可以说寥寥无几!中国对美文化贸易这么大的逆差,是不正常的,但我们并未过多地责怪美国人,而是更多地反省自己,中国的文化产品还是不错的,美国观众也是欢迎的,但我们不会吆喝,我们缺乏营销的网络和经验,不大懂市场营销的做法,我们需要更好地学习,同时也希望美国市场进一步开放,使中国好的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美国。

关于贸易逆差的问题,我认为美国朋友需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美国只要改变一下对华贸易的歧视政策,就能增加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出口增加了,逆差自然就减少了。对华出口有种种的禁止,对从中国来的商品又有种种的限制,这对发展中美贸易不利。说实话,中国人对市场经济、WTO了解较晚,这方面美国是中国的老师。但是,当我们用老师教的这套规则与美国打交道时,为何却又不灵了呢?中国市场巨大,潜力无限,商机无限。凭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增加对华出口,减少对华逆差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现在,一架波音飞机抵得上多少中国的服装鞋帽和娃娃们的玩具呀!所以说中美贸易问题不能只看一时,而是应着眼长远,不能简单地只是看数字,而是应心理平和,标准统一。从长远看,我认为中美贸易美国无论是实力,还是实利都是占有优势的。目前,美国市场上多了一点中国商品就嚷嚷起来,这实在和泱泱大国的美国不太相称。所以,容我直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心胸应更加博大一点,看得更长远一点,心理上不能太脆弱。

中国与美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人民都是心地善良而富有创造性的伟大人民。两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互补性很强,在众多的领域,特别是在反恐、维护全球和地区安全、保护国际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在经济贸易和科技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两国在很多方面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有些人往往过分地夸大中美两国和两国文化的差异和摩擦,而忽略了我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和相融性。有分歧是正常的,有矛盾也不必大惊小怪,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以坦诚率真的态度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去解决矛盾和问题。登高望远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细节是美国人的务实精神。这两者的结合,有利于我们看清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有利于我们对具体问题的磋商和解决。“人坐在筐子里是抬不起来自己的”,只有对话,才能互证、互补、互动,共同发展。中美两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沟通,在沟通之中发现彼此文化的异曲同工之妙,相通相契之美。希望在座各位都能成为沟通中美文化的使者,共同建设以和谐为特征的世界文化新秩序。

中美交流需要敞开心灵。文化源自心灵,又直抵心灵。我的演讲要表达的一个愿望,就是以文化促进中美两国人民心灵沟通。令人高兴的是,这不只是我的一种期待,它已经成为一种正在进行之中的文化过程,一种历史的客观趋势。

在我快要结束这个演讲之前,我想起了美国新奥尔良一对年轻夫妇和他们可爱的女儿。前不久北京举办的国际旅游文化节邀请他们去北京表演美国的民间艺术,当他们受到邀请以后,飓风袭击了他们的家园,全部财产被卷走,变得一无所有。但他们仍然强烈地希望到中国去。在一位华侨朋友帮助下,终于成行。当中国的电视台把他们的故事传遍千家万户的时候,很多人感动得流下了热泪。中国人从这一家三口身上看到了美国、看到了美国的文化,看到了美国人在灾难面前那种乐观和自信。中国人民热爱美国人民,热爱他们创造的文化艺术。明年我们还要在中国举行盛大的由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主办的《美国300年艺术展》。艺术的交流会激发新的创造,可以使本来很陌生的国家和人民心心相连。

女士们,先生们!不久前,中国发布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使我联想起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想起他所说的“我梦想有一天,深谷弥合,高山夷平,崎路化坦途,曲径成通衢”。今天,中国人与他怀有同样的梦想。我们脚下的这个地球,孕育了人类几千年的灿烂的文明,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的基础,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中美两个国家都是伟大的国家,中美两国人民都是智慧的人民。26年前,就在华盛顿,就在中国文化节开幕的肯尼迪艺术中心,邓小平抱起一个美国男孩,动情地说,现在中美两国人民都在握手呵!26年过去了,邓小平当年抱过的那个美国男孩已经长大成人。但是,为了更多中国和美国可爱的孩子,为了全世界的孩子,为了我们的这个地球,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难道我们不应该把已经拉起来的手握得更紧一些吗?

谢谢大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