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海明威在巴黎的日子

2005-10-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邢世嘉 我有话说

海明威和妻子哈德莉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以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

这是欧内斯特・海明威回忆录《流动的圣节》扉页上的一句话。这句表达对巴黎深情的话现在被巴黎的一些咖啡馆和酒店当作名言挂在墙上。

海明威在美国芝加哥郊区出生并长大。1921年秋天,他与第一任妻子哈德莉结婚后,就到了巴黎。

那时的海明威除了有一个按稿计酬的编外记者的身份外,就只有年轻、勇敢和才气了。因为贫穷,他和妻子哈德莉一开始住进了巴黎的扎科勃旅店,房间还算整洁,房租也很便宜。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在蒙巴纳斯区的大主教路74号四楼上找到了一个两居室的公寓,虽然是套间,其实就是两间房子,既无热水,也无厕所,配套的设施只有一个盥洗用的水桶。

蒙巴纳斯一带虽然现在是左岸有名的文化区,但在海明威时代却是巴黎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寒冷的冬天使他的居室又冷又湿,他需要“买一捆细枝条,三捆铅丝扎好的半支铅笔那么长的短松木劈柴,用来从细枝条上引火,加上一捆半干半湿的硬木块才能升起火来”。为了节省开支,他总要先出门看看别家的烟囱有没有冒烟,是怎么冒的,然后决定是买燃料还是去一家好的咖啡馆坐坐。在困难的日子里,他不得不经常忍受饥饿,连去卢森堡博物馆的路都要好好挑选,以确保看不见也闻不到食物,然后用一种饥饿带来的清醒欣赏名画。在这里,他有幸认识了住在卢森堡公园附近花园路27号的美国前卫作家史坦茵夫人。之后,在饥饿难耐时他便到史坦茵夫人家蹭饭吃。史坦茵夫人通常会用蛋糕和黄香李做的甜酒招待这位贫穷但可爱的老乡。有时,他会悄悄地潜伏在卢森堡公园的喷泉池边,用弹弓射击来此饮水的鸽子,然后带回家给怀孕的妻子补充营养。海明威曾说,哈德莉是自己唯一真正爱过的女人。他们俩在一起沿塞纳河散步,在河畔的旧书摊淘便宜的旧书,或什么也不买,只看沿岸的画廊和商店的橱窗。在这样的漫步中,他找到了莎士比亚书店,同为美国人的书店女主人西尔维亚满足了海明威对书的需求,随他想借几本书都可以,并且不用急着付押金。有时候,海明威会走到巴黎第6区的欧德翁街12号,那是他另一位美国朋友开的书店,在那里,海明威可以“忘却食物的诱惑”。在这家书店的对面――欧德翁街7号,有一个名叫“书友之家”的机构,海明威经常前往那里聊天,阅读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并且对《尤利西斯》的作者、爱尔兰作家乔伊斯开始感兴趣。

尽管日子过得很清贫,但1921年至1926年间海明威夫妇在巴黎生活的日子是幸福的,正如海明威所说:“我们吃得不错而且便宜,我们喝得不错而且便宜,我们睡得很好而且睡在一起很温暖,相亲相爱”。

在海明威看来,清廉的生活比声名日隆后的富裕生活似乎更为浪漫和生气勃勃。与贫穷的战斗并没有剥夺生活的任何乐趣,在写作之余,只要稿费可用,他就会去酒吧喝上一杯,或约上诗人庞德一起赛马或下注赌马。“这就是我们年轻时在巴黎的日子:穷而快乐!”

在丁香园咖啡厅里,海明威结识了许多巴黎的文化人,与他们的聚会成为一种节日般的庆祝。在他认识的巴黎朋友中,有一位叫菲茨杰拉德的作家,是丽兹酒店的常客,以小说《像丽兹酒店那么大的钻石》赢得了丽兹上上下下的格外尊重。就是这位朋友关系,海明威在1925年的一天,第一次走进丽兹酒店的大门。从此,海明威与丽兹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7年,随着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的出版,海明威终于向拮据的生活状态告别。此后他便把丽兹的酒吧当成他的人生驿站,不论是采访完西班牙内战还是二战结束,只要他一回到巴黎,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丽兹。他在这里和朋友谈论时政,更多时候是研究赛马,还帮着酒保们下注。

1944年8月25日这一天,是巴黎从法西斯铁蹄下得到解放的日子,神气的海明威将军率领他的部队,像当初前去保卫马德里的工人营一样,坐着坦克车,穿过香榭丽舍大街,前去“解放”当年的根据地――丽兹酒店,跟随他的还有大卫・布鲁斯上校(后来为美国驻法大使),战前他们经常一起来丽兹的“小酒吧”。此时,丽兹因为战争而处于半瘫痪之中,酒吧已经停业,留守在酒店值班的只有一个副经理。当他认出了这两位老顾客之后,就谦恭地迎上去问饭店能为他们做什么,海明威看了看身后兴奋、邋遢的士兵,说,“73杯马蒂尼酒怎么样?”马蒂尼就这样成了一款名酒。

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日子,海明威几乎每天都泡在丽兹的酒吧里,帮助酒吧恢复营业,和酒保一起讨论鸡尾酒的调制,并为酒吧带去了一大批新顾客。40年代后期,由于健康原因,他的第四任妻子玛丽严格按照医生的指令,禁止他饮酒。丽兹的酒保经常听到海明威因不能大胆喝酒而抱怨,就特意为他调制了一种伏特加兑番茄汁的特饮。这款鸡尾酒看起来呈血红色,闻起来没有一点酒味,在玛丽面前可以蒙混过关。后来,海明威就以妻子的名字为这款特殊的鸡尾酒命名。这可能就是“血玛丽”的来历。

1957年海明威最后一次来到巴黎,依然住在他年轻时最钟爱的丽兹酒店。酒店对这位十多年前的老顾客予以高规格的接待,将他按排在“皇后套房”。更让他意外的是,酒店的行李员给他送来了两只十几年前存放在酒店储藏室的箱子。箱子里,存放着他1921年到1926年间在巴黎的笔记,上面记录了他初来巴黎那几年在蒙巴那斯区居住时的艰难而又快乐的生活。

翻阅这些泛黄的笔记本,年老的他被年轻的自己所打动。《流动的圣节》就这样产生了。他在书中深情地写道:“每当我梦见死后在天堂的生活时,梦中的场景总是发生在丽兹酒店。”

正是因为海明威与丽兹的这种特殊情感和渊源,丽兹酒店在巴黎解放50周年的1994年8月25日正式将“小酒吧”更名为“海明威酒吧”,并在更名的当天,酒吧特意推出了一款新配制的鸡尾酒――“海明威热红酒”,以纪念海明威对丽兹酒吧的贡献。

海明威和西尔维亚在西尔维亚的书店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