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神农传人 医师摇篮

2005-11-0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张海蛟、晓光 我有话说
武当北麓,汉水之南,镶嵌着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这里是武汉、重庆、西安、郑州四大中心城市的连接点。

上古时期,炎帝神农为解除人类之病痛,千里跋涉,来到此地,搭架采药,遍尝百草,开创了中华医学的先河。

历史轮回,岁月流转。时光推移到20世纪60年代,53位当代神农,告别武汉,

阔别武医,一路颠簸,来到这里,安营扎寨于荒野之中,拓荒创业于动乱年代,筑台杏坛,灼华杏林,郧阳医学院的前身――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由此诞生。

风雨沧桑四十载

1965年11月,中共湖北省委为改变鄂西北山区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发展山区高等教育事业及支援当时的“三线”建设,从武汉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抽调了53名管理干部和教师,在当时的郧阳地区首府――郧县,创办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及其附属医院,从此开始了建校办学,自强不息的艰苦创业。

创建伊始,百业待兴,艰难困苦,玉汝与成。广大师生白手起家,住土坯房,睡木板床,喝沟里水,吃老粗粮,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齐心协力,一面开展教学和医疗工作,一面投入校园基本建设,克服种种困难,以为国育才,志在四方为荣,使学校初具规模。1967年春天,分院搬迁至十堰,继续办学。

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学校于197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86年4月,随武汉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而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学校独立设置,更名为郧阳医学院,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1995年开始联合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了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期间,虽历经风雨洗礼,但老一辈郧医人筚路蓝缕,师生一心,坚韧不拔,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使郧医发展成为一所知名的医学高等学府。

学校现有9个本科专业,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在21个学科、专业开展了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工作。现共有各级各类在校生8000多人,教职员工780人,正副教授19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145人。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硕士点立项建设学科,2个省级医学品牌建设专业,4门省级一类课程,1个省级生物(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36个教学用实验室、3大实验中心和19个研究室所。设有基础、临床、药护等10个学院。现有3所附属医院:附属太和医院为全国文明单位、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风医院名列"全国百佳医院",附属人民医院为"三甲示范医院"。

学校校本部现占地546亩,校园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多个花园式广场风格各异,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学之路谱华章

学校秉承母校原同济医科大学的优良传统和严谨学风,发扬“厚德、勤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素质拓展为核心,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学校在稳定、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逐年加大力度。一方面“筑巢引凤”,积极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鼓励支持在职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出国进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重点扶持、优先培养;并通过外语培训、微机培训、教育理论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通过实施全员聘任制、设立校聘关键岗位和主讲教师岗位以及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努力提高广大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保障师资队伍健康、稳定地发展。

学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本着积极稳妥发展、重在建设提高的原则,加强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拓宽专业口径。“十五”期间增加了外科学、人体解剖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药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本科专业和康复医疗、整形美容2个医学相关类高职专业,从而使学校省级重点学科达到3个,本科专业达到9个、专科(高职)专业达到4个,涵盖医学、管理学和理学等三大学科门类。临床医学和麻醉学专业成为省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人体解剖学、内科学成为省级精品课程。

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以“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为原则,搭建了通识、专业基础和专业教学三级课程平台,课程建设得到加强。以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及计算机、英语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增加选修课并改革授课方式,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显著提高。近6年来,承担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70项,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

在实践教学方面,一是加强实验课教学平台建设。学校基础医学院以机能学及形态学实验改革为突破口,充分应用现代教学技术,采取学科交叉融合组建综合性实验平台,基础医学实验室被确定为省属院校唯一的生物(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是临床教学进一步加强。实践基地增加到46所,建立并实施了“实验设计大赛”、“临床技能大赛”、实习前强化训练、实习中巡回教学、出科考核和实习后技能考核制度,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过程规范管理,学生临床技能明显提高。

科研之树结硕果

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工作的先导地位,取得了引人注目的丰硕成果。

早在建校初期,学校的教师们就在缺仪器,少设备的艰难条件下开展着科研工作。他们自制简易仪器,自养动物,进行科研试验。如基础医学院的赵国举教授在70年代末完成的人工天麻的药效动力学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此后,学校科研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十五”期间,学校共获得资助项目578项,资助经费达468.71万元。其中,参与国家"973"项目1项,参与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承担国家体育总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承担吴阶平基金项目2项;承担湖北省科技厅项目23项,湖北省教育厅项目100项,湖北省卫生厅项目28项,人事厅项目3项,十堰市科技局项目114项。

截止目前,全校共有137项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4项,国内领先77项,国内先进55项。截止到2004年,全校共有103项次科技成果获部委及省、市、厅级奖励,其中,获部委及省科技进步奖23项。

近5年来,累计发表论文4498篇,其中被SCI收录25篇,ISTP收录11篇,国家重要期刊上发表1272篇。

德育之花尽芳菲

学校一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构筑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多渠道、多环节组成的思想教育系统,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学校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推进。学校党委在抓好教学、科研中心工作的同时,大力加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使之密切配合、相互促进,取得显著的成绩。学校多次被授予为“湖北省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最佳文明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有序。长期效力于育人育魂,努力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强化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舞党建龙头,学校在校生申请入党比例高达94%,党员在校生比例为8%。强师德师风,组织评比"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活动,引导教师情注学生,悉心育人。重扶贫济困,多年不辍地构筑贫困学生帮扶体系,设立“共产党员助学基金”、“阳光助学基金”,感同身受地抚慰贫困学生苦楚,全力缓解其经济困难与心理压力。抓就业指导,高度关注毕业学子的前途未来。经过全校上下的工作,近4年,本科生平均一次性就业率达93%以上。一批批“神龙传人”以其明德修身,诚信淳朴,理论扎实,技能突出,实用上手,敬业乐群德社会形象,受到全国诸多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学校的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肯定。

四十不惑,创业奋进。步入不惑之年的郧阳医学院在迈向创建医科名校、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将焕发新的青春活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郧阳医学院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强化教学改革。图为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室。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