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了崇高的宗旨

2005-11-0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这是我人生旅途一段难忘的历程。我把去援疆的决定告诉了留学海外的妻子,把上小学的孩子托付给了亲戚,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西行的队伍。二月的新疆,风沙漫漫,依然严寒,但我的心是热的。

到条件最艰苦、群众最

需要的地方去,一直是我深藏的一个梦想。出生在大别山区的我,深知对老百姓来说,有时一次小病就是一场大灾,会毁掉一个家庭。如今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医学博士后,我理应用自己所学的本领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根据组织的安排,我被分派到南疆阿克苏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医院挂职任副院长。阿克苏市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自然条件恶劣,卫生基础薄弱,群众看病不易。想起临行前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领导和老专家们的谆谆嘱托,我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我一到那里,“来了北京名医”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不少群众赶着马车来求诊。看着他们热切期待的目光,我把所有的苦和累都抛在了脑后。有一次,一直忙到了中午时分,还仍有20多个病人在等候,因上午看病的人比较多,我也相当累,但一有困意我就用指甲狠狠掐自己大腿上的肌肉,强打起精神坚持为患者就诊。直到下午两点多有些饿,便草草吃了几口已经凉了的简易快餐,一直坚持把所有的病人都看完。这时,精疲力竭的我几乎不能动弹了。

既要坐诊行医,又要能送诊下乡,为那些位置偏远、行动不便的农牧民服务。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把医院各个学科的骨干医生动员起来,组成了“医疗大篷车”下乡送医、送药、送医学科技知识到最偏、最艰苦、条件最差的地方,受到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今年7月中旬的一天,我到和田地区为当地维族患者会诊,要经过一段500多公里长的沙漠公路,因当地环境十分恶劣,地表温度高达70―80摄氏度,汽车最易发生爆胎事故。经过1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在晚上8点多到达目的地。匆匆地吃上了几口饭,看到了那里一直等待的几十位维族病人,看到他们怀着期盼的目光,我顾不得休息,等到最后一个病人看完后,已经是凌晨5点多了。

我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要想使边疆群众长期受益,就必须要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应当地同志的要求,我们办了“心血管病最新进展”系列讲座,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医学资料传授给当地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领导给了我大力支持,他们支持我把几项医疗专利和先进技术无偿传授到医院。过去只能到北京做的检测,如今兵团医院也可以做了,这将为病人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还为当地医院争取了100万元的科研资金。一些老教授、老专家和同事们,也多次给予我悉心的关怀和指导。

援疆期间有一件事最值得我欣慰,就是把维族小姑娘努尔古丽从死神的边缘抢救了过来。小努尔古丽只有12岁,几年前不幸患上了右面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来求医的时候,血管瘤已经大到让她无法进食,生命垂危。而小努尔古丽家里早已一贫如洗。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要治好这个孩子,否则等待她的只有死亡!由于这个手术在当地无法实施,我开始到母校去搬救兵,请来两位老教授专门赶到新疆进行会诊和手术。农一师医院全院职工和我一道,发起了为小努尔古丽献爱心的捐款活动,一首《爱的奉献》让在场的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不到半个小时就筹集资金近3万元。在捐款现场,小努尔古丽的母亲帕旦木一直在激动地流泪。她紧握着我的手,不停地说:“感谢党!感谢农一师医院!感谢党中央派来这么好的医生给了我孩子第二次生命!”那一刻,我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帕旦木的话,是人民群众对我的最高褒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援疆干部,我要把党中央的关怀送到边疆各族人民心里。那一刻,我更深深地意识到,每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有在辛勤的劳动中才能体现先进性,只有在无私的奉献中才能保持先进性,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我们最崇高的宗旨。(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