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用文字和镜头见证黄河

2005-11-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连国 我有话说

16年前的夏日,我结识了今天引为知己的诗人丛小桦。13年后我们才第一次见面,在北京团结湖对面的一家小酒馆里,回忆起往事,小桦一个劲儿地谦虚,说诗已很少再写,现在更喜欢一个人沿着黄河走一走,拍点和

这条河流有关系的照片,偶尔也会把内心的感受以随笔之类的形式记录下来。我嘴上说这样挺好,心里却并不认可他的选择,暗暗为家乡诗坛的人才流失叹息。后来陆续读过他的“黄河系列摄影、诗、文”的部分篇章,我才渐渐明白了作为河南诗坛代表性诗人的丛小桦在喧嚣的年代选择独自沉潜的苦心和野心――他是要用镜头见证作为我们民族文化核心的黄河的真实历史,用文字记下这最朴素茂盛的生命诗篇。丛小桦的诗、文和摄影就像一个三维透镜,所折射出的不是生活的影像,而是赤裸裸的生活本身,是生息在黄河两岸的民族活生生的灵魂个体的瞬间定格。

丛小桦在他有关黄河诗文的一篇“代序”中说:当然,我还不敢说写一部黄河的史诗;我只能说,从我的诗里望去,应该能够看到黄河。看来,丛小桦的谦虚也是始终如一的。至少我们读完这套书,黄河不再是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不再是刘禹锡“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的浪漫。而是“一院子的玉米”,是“韩晓和一家和他们的庄稼”,是“大雪中出村的人”,是“壶口瀑布”、“杜兴庄”、“站在窑洞前看到的窗花”,也是“张娇丽和她妈妈妹妹还有弟弟”以及“张汉臣的葬礼”,更是“信天游”、“旧农具”、“一个农人的一天”。黄河消弥了形式主义的绵延逶迤,而成为一种无处不在的神秘因子,流淌或起舞在一人一物一草一木甚至一粒最细小的尘埃上。换句话说,这应该是去除了所有矫饰的原生态的黄河。这条流淌在我们民族血管里的母亲河,通过小桦摄影和诗文被放大的同时也被最大限度地还原了。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只属于自己的黄河。在笔者可能是一粒停在掌心的麦,在另一个人或许只是一颗沙粒,一个虚无缥缈的词语。在丛小桦则变成了一幅幅黑白照片以及相关的诗文。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书写,让读者深刻地领略了新的变革时代黄河文明的缓慢而又转瞬即逝的变化。黄河以及它一路流淌下来的两岸民风民情、社会生活变迁的瞬间,通过丛小桦的诗歌、随笔以及镜头得以呈现。所以我说,是黄河成就了无数丛小桦这样的黄河之子,也是无数丛小桦这样的黄河之子,展示了我们民族血管里浩浩汤汤的黄河……

《丛小桦摄影/文集》(四卷本)

河南文艺出版社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