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部高校在缩小教育差距中责任重大

2005-1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树生 我有话说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会的战略决策,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西部高校如何更好地遵循科学发展观,实现西部社会的和谐发展,从而为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贡献,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处于我国西部大开发前沿的西部高校在缩小
教育差距中责任重大。

西部高校作为主要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在缩小教育差距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从而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解决人才缺乏问题;有利于发挥西部区域经济优势。西部教育与西部经济发展相适应,关键的问题就是解决学科门类结构与西部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相适应。

改革开放以来,东西部地区教育上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现状令人担忧。

一是高等学校数量较少。2004年,在全国有在校生的有普通高校1707所中,东部地区11省份共759所,中部地区8省份547所,而西部地区12省份仅有40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23.49%(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戴井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分析与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5期)。另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西部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数与东部的绝对差距为12.3人。在教育部2002年1月公布的高等学校重点学科点名单中,全国有906个重点学科点,西部仅有114个,占全国的12.58%(王乃平:西部大开发与高等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光明日报,2003-04-15)。

二是研究生教育的差距大。西部高校不仅硕士研究生布点少,招收数量也少,博士研究生布点就更少了。至今青海、宁夏、西藏的高校无一个博士点。拿高等中医药院校来说,西部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只成都中医药大学有博士点。资料显示,西部在高校数量、重点学科数量、学位授予单位数量等方面均低于东部。

三是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能力差。从东中部与西部教育投入的总体情况的比较来看,西部教育投入不仅绝对量少,而且在全国教育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也极低。2003年,生均事业费较低水平14个省份中,西部地区占了8个。作为西部教育大省四川,2003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仅376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2759元(王红: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状况与地区差异分析,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8期),这与西部教育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很不适应。增加高等教育投入是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条件。

四是高层次师资严重短缺。西部高校教师整体能力和素质状况距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造型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上述差距的存在,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也不利于我国经济、教育的协调发展。更不利于下一个五年我国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也与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将结构调整、提高质量和效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来得要求不相适应。

针对东西部教育差距,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国家加大对西部的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快西部教育资源的开发,迫切需要中央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西部给予倾斜,如建立义务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制度,采取非均衡投资战略,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支持。就西部高校来说,建议在西部设立高等教育特区,给予更加开放的高教政策,继续保障西部各省、市、区都能够办好1-2所“211”工程重点大学,吸引国内外的高校来西部投资,合作发展高等教育。在科研课题的审定和经费的分配上,优先考虑资助与西部开发有关的研究项目。设立西部开发科研专项基金,资助西部高校从事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在招生名额上,给予一定倾斜;在学科设置上,对西部高校要适当放宽,以便能更好地培养当地所需的各种人才。同时,可以考虑设立一些专项西部人才计划,如各种奖励、基金等,以便吸引、鼓励、奖励在西部踏踏实实勤奋工作的人才。

西部高校自身采取的应对措施。除了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对西部给予倾斜,促进西部高校发展外,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在缩小西部教育差距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更多的“留得住、用得上、靠得住”的人才。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质”和“量”的提升为主.既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消费需求。又要立足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结合西部实际,优化教育资源。西部高等教育模式与发达地区基本相同,但是教育结构、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严重脱离当地生产和生活实际,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脱离西部当地实际的高等教育,不但起不到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反而会因投资浪费和“文凭”与“水平”脱节,而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阻力。因此,高等院校要针对当地经济发展急需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适时调整学科结构,培养新型和特色学科,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设置直接为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

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的教育网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结构体系,以适应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打破国有部门垄断高等教育市场的局面,发展多元化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当前,我们认为可以发展的形式有:一是“国有公办”,由各界人士组成的高校理事会公办学校模式;二是“国有民办”,转让给社会独立法人承办经营;三是“民有民办”,由社会力量集资自主办学;四是“合资合办”,鼓励国内外大学及其他社会团体兴办正规学校、社会大学,合资、合办专业培训学校。取消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经费分配制度,允许不同类型学校公开、公平招标竞争。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参与国际竞争。西部高校要适应国际化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做到:具备独特的个性和自主办学的特色,要意识到自己同他人的依存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尊重各种文化的价值,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为己所用、各民族受教育者也必须转变观念,主动地、自觉地成长为学习者和研究者,不断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科技素质、管理素质和外语素质。西部高等教育要按照国际化标准衡量办学水平、设计未来规划,培养具有国际化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积极调整高等学校的布局。提高区域教育的总体水平。增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文化含量,可在地市积极发展社区学院,既可采用鼓励民办的方式推进,也可选择东中部高校和本省(市区)有实力的高校联合办学,实现“双赢”或者“多赢”。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