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被炸西夏古塔遗址中发现汉文写本诗集

2005-12-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本报讯 在西夏古塔的废墟中发现了与佛教无关的、可能是由汉族文人创作的古诗诗集。最近出版的学术专著《拜寺沟西夏方塔》首次披露了有关情况。

贺兰山拜寺沟西夏方塔废墟中出土大量西夏文文献的情况,经过新闻报道已为许多人所知。但在这批珍贵的西夏文献中夹杂着的世俗文献――汉文诗集

,至今还鲜为人知。据西夏学学者牛达生、孙昌盛介绍,写本诗集由两个小册子叠成,共28面。出土时已经散乱,无首无尾,也没有页码。大概是为了节省纸张,每页都顶格书写,不设边栏界行,也不留天头地脚,显得密密麻麻。就连诗题也不单独起行,而是写在上一首诗下部的空白处。在折缝处有三个针眼,那可能是用线装订的痕迹。这些人工抄写的诗,字体为行书,除缺失的字句外,其余诗句都清晰可辨。“诗集”中的诗,多为七律,也有七言古诗、五言古诗,总共有75首之多,但多已残缺不全,其中保有诗题的有60首,内中也有缺字少句的。尽管如此,在西夏文献中首次发现汉文诗集,还是耐人寻味的。尤其难得的是,这些发现填补了西夏文献的一个空白。

“诗集”中的诗,除一首标有“此乃高走马作也”外,多数都没有注明作者。内容多是吟咏自然山水、风花雪月、四季节日的,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内容很少。这些诗深得佛门理趣,反映了诗歌与佛教相互渗透融合的状况。这些诗,应该是封建士大夫的闲适之作。有些诗记述了元日、人日、上元节、重阳节、冬至、立春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其中《冬至》一首写道 “变泰微微复一阳,从兹万物日时长。得推河汉珠星灿,桓论天衢璧月光。帝室庆朝宾大殿,豪门贺寿拥高堂。舅姑履袜争新献,鲁史书祥耀典章。”此诗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生动的民俗画。此外,《重阳》、《上元》、《打春》等诗也都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 有诗人在《重阳》一诗中吟道 “古来重九授衣天,槛里金铃色更鲜。玄甸安中应吟赋,北湖座上已联篇。孟嘉落帽当风下,陶令持花向户边。好去登高述古事,畅情酩酊日西偏。”诗中为我们描述的是一群文人在重阳节登高欢宴、吟诗作赋、尽兴而醉的情景。许多诗中引经据典,表现出作者较高的知识修养和文字功力。如《善射》诗中有句 “开弓不许谈飞卫,引矢安容说纪昌。”这里提到的“飞卫”、“纪昌”源自《列子・汤问》,二人均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优秀射手。一些诗中所描写的民俗,竟与中原地区大致相同,这充分反映了不同地区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交往的情况。这些诗也为研究西夏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这次发现的汉文诗只有写本没有印本,一页中前后两面多不连缀。考古人员认为,它们应该是我国最早用线装订的古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