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把冷门专业做热

2005-1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唐湘岳 通讯员龚民 我有话说
编者按:没有不好的专业,只有学不好的专业。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虽为“冷门”,却创造了百分之百的就业率和一系列育人佳绩。该院坚持走内涵发展的路子,积极构建开放式的育人平台,狠抓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和学科的市场认同率得到同步
提升。如何提高大学生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这个学院的经验可以借鉴。

2005年年底,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2005届本科毕业生全部就业,其中40%的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20多人次在校期间荣获国家、湖南省和学校荣誉称号。作为一个新专业,就在4年前,考生报考这个专业的第一志愿率竟为零,全部靠调剂生源才完成招生任务。该院其余三个专业也大抵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激发新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新生中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稳定,奋斗目标不明确的状况,如何激发其学习热情,是资环学院面临的首要任务。该院党委书记何国萍介绍,每年新生入校,都由院长和系主任上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介绍专业的特点、优势和发展前景。学院从1992年起,为每个年级配备一名教师担任年级主任,从2002年起,又选派骨干教师任班导师,年级主任和班导师负责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还承担专业学习的指导任务,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7位专业课教师有4位担任了班导师。

学院为了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工育人的积极性,专门设立了“年级主任优秀奖”、“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服务育人优秀奖”,每年结合年终考核进行评选,给予表彰,并作为晋级评优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学院要求党员教师做到“五个一”,即联系一间学生寝室,每年作一次学术报告,进行一次学习方法座谈,作一次思想状况分析,参加一次学生联谊活动。此外,学院还经常组织学生之间的座谈和交流活动,交流大学生活和学习经验;聘请了一批校外“辅导员”帮助对学生开展入学教育、专业实习和就业指导。

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给了学生强劲的上进动力,98%的学生已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比例达21%,全国优秀特困大学生刘敏同学被保送攻读研究生前夕深有感触地说:“是湖南师大资环院的老师让我了解和爱上了这个专业,并最终懂得了怎样去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

构筑有效的开放式育人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资环院院长刘春平教授认为:把冷门专业做热,关键在于构筑有效的开放式育人模式。该院将每周三定为“学术日”,除有计划地安排本院教师作专题讲座外,还广泛邀请中外知名学者来校讲学,近两年,每年开办的讲座达60多场,场场爆满。

如果说学术报告会还只是学生被动接受学术信息的话,那么该院创办的“师生论坛”则因良好的双向互动效果而深受全院师生所喜爱。朱翔教授主持的《湖南师大2015年远景规划》众口谈,贺清云教授等主持的《共绘美好蓝图――长沙市城市规划》研讨活动,秦建新博士等组织的“考研、考什么”报告会等,不仅内容上与专业学习紧密挂钩,而且形式生动活泼,师生同台谈论学科前沿,研讨专业热点,交流做人做学问的道理,已成为资环学院的品牌学术活动。“党旗下读书会”和众多学生社团则进一步推动了有志学子专业研究的经常化。

良好的学习氛围带来了浓郁的学风,到课率居高不下,自修室常常座无虚席,即使寒暑假,也能看到一批又一批学子留校学习。近年来,该院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率、毕业率、学位授予率、考研录取率保持在全校前列,今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一个寝室的九位女生全部为硕士研究生。

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和项目

大面积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和项目是该院的又一特色。资环学院的专业都是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院规定凡教师申报课题和项目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

周国华教授是该院近两年的“科研大户”,仅横向课题经费就逾百万元,他总是让学生从项目合同洽谈、签订到实施全过程参与。周老师认为,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更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交处事能力,还为贫困学生解决了一部分生活费用。

如今资环院的老师人人都是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做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7名专业课教师个个主持有省级以上课题,该专业学生则百分之百参与了教师的课题研究,学生也因此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98级刘琼在校期间一直跟老师做课题,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保送到南京农大读硕后,被点名做江苏省土地管理规划项目。廖晓波等多位学生参与的“浏阳市万亩土地开发整理综合项目可行性研究”课题被国土资源部称赞为国内首创,并依据这一课题的格式、内容,出台了我国“县级土地开发整理可行性研究规范”……这样的经历,对学生来说,是终身难忘的;对专业来说,则是大爆冷门。近两年,无论老牌地理专业,还是新兴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率均达100%,不少学生还在实习时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订了,有的学生则同时被几家单位相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