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才”“偏才”都是才

2005-12-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张坤 我有话说

在江苏有这样一所大学,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该校捧得唯一一个特等奖,舞蹈《快乐的聚会》还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展演;在“2005年南京高校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该校获得了男子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该校夺得的金牌数占据了江苏赛区的半壁江山……看到这些成果,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这是一所

艺术类院校。但是,这是一所货真价实的财经类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该校校长徐从才说 “大学校园就应该是这个样。”

独特的“通才”教育方式

说起当今高校的学生培养模式,徐校长坦言 “目前许多高校都面临这样一种尴尬 学生在刚进校时充满了个性,但是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走出校园时却成了千人一面。与此同时,日益‘吃香’的‘偏才’、‘专才’却无法受到学校评价体系的认可。”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南京财经大学大胆革新,建立了独特的“通才”教育方式。

在教学模式上,该校一改“进校定专业”的模式,而是改成了“2 2”教学模式。南财大的学生在入学后前两年按照学科大类完全打通培养,全部上公共课;后两年,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未来就业取向,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校对他们实行分流培养。

改综合测评为素质测评也是学校改革的重要一步,学校把综合奖学金改为各项单项奖学金,包括学习优秀奖、素质拓展奖、科技创新奖等,对于某个方面特别突出的学生,还可授予校长奖学金。

记者在校园内采访,问起学校的培养方式,一位学生认为,这种人性化的方式可以让他们自由地发挥特长。一位姓李的老师举例说,以前来上课的学生对课程的喜好程度参差不齐,课堂纪律涣散。实行新的教学模式后,来上课的都是对这门课感兴趣的学生,所以课堂上互动性特别强。

重视第二课堂教学

“发展个性就是素质教育”是南财大一贯的教学理念。在南京财经大学,各种实践性、创新性的第二课堂活动成了对第一课堂的重要延伸和补充,为学生发展个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舞台。

南财大首先从政策上加大对第二课堂的支持力度,出台了《南京财经大学素质教育纲要》,把实施素质教育上升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接着,学校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学生手册》。手册中明确提出,只要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突现,学校就会进行制度创新,用制度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讲座是南财大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据了解,学校给主校区安排了每天至少2场学术报告,其他校区每周至少安排2场学术报告。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经济学家萧灼基等为学生提供了学术大餐。一位坚持每周听两场学术报告的“专业户”这样告诉记者 “不同观点的碰撞、多种学科知识的交融,每一场学术报告都让我心旷神怡。听学术报告已经成了我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汁有味的校园文化

“素质教育没有框架。我们依托有汁有味的校园文化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和个性,这就是最大的成才。”徐从才校长这样理解“成才”。

在该校的大学生活动中心,记者看到7层楼高的活动中心门口排起了长队。原来他们是前来听一场学生个人的演唱会。据介绍,在南财大,非艺术类专业学生举办个人演唱会、乐器独奏等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今年4月份以来,继国贸系学生姜岚译举办萨克斯个人专场音乐会后,又陆续有不少学生举行了个人音乐会。

作为一所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南财大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也屡获佳绩。2004年,学校有14个代表队获奖,名列江苏高校第二。在江苏省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学校艺术设计系的杨益善表现突出,一人独得7个奖项。曾成功举办琵琶专场音乐会的王梦莎,至今想起音乐会谢幕时的情形仍然很激动:“举办个人音乐会一直是我的梦想,我从心底里感谢南财大帮我圆了梦。”

这种积极成才的校园文化导向也激发了学生创业的激情。在校园中,一个报刊亭里几个大学生忙碌的身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了解,这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是通过专家组面试答辩、与15个团队竞标后才获得了校园报刊亭一年经营权的。“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全面锻炼的舞台。从市场调研,到合同的磋商、进货渠道的选择、成本收益的核算,这些经营活动,让我们把书本知识创造性的运用起来。这个报刊亭也是我们将来事业的起点。”其中一位大学生满怀信心地告诉记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