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俄乌“天然气之争”难画句号

2005-12-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韩显阳 我有话说
俄总统普京日前表示,乌克兰经济增长速度已经与俄保持同步,“基辅在私有化过程中从西方投资者那里获得了大量投资,因此完全有能力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购买俄天然气。”此间舆论认为,上述讲话表明,长期困扰俄乌关系的“
天然气之争”一时还难以画上句号。

今年3月,俄最大能源企业“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提出改变俄乌天然气合作模式的新建议,埋下“天然气之争”火种。俄方建议,从明年1月1日起,乌购买俄天然气的价格从目前的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到160美元,与俄出口中欧的天然气市场价拉平。建议取消至今实行的易货机制,实现货币化交易。乌方对上述建议坚决反对,要求俄继续按优惠价格向乌出口,乌则以每千立方米每百公里1.09美元的价格向俄收缴过境费,坚持用过境费抵消进口费。

俄乌“天然气之争”,首先是经济问题。普京总统8日表示,应当让俄乌上下明白,“乌克兰天然气年开采量已经达180亿立方米,完全可以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既然乌自身能满足内需,却还以优惠价格获取俄天然气令人费解,“使俄‘天然气工业’损失达46亿美元,成为俄经济的沉重负担”。乌克兰认为,如果满足俄条件,则意味乌克兰每年多付30亿美元,对乌经济无疑是沉重负担。因此,乌毫不妥协,认为既然俄天然气80-90%的出口经乌天然气输送管道,那就应当提供优惠,否则乌将关闭俄欧天然气运输管道,中断俄欧间的天然气贸易。

其次,俄乌“天然气之争”也是政治角力。自一年前乌发生“橙色革命”后,两国关系摩擦不断。乌新政府拒绝加入俄主导的“统一经济空间”,把优先目标确定为“入盟”,向西方靠拢。同时,和格鲁吉亚一道向俄叫板,在本月初倡导成立了“民主选择联合体”,矛头直指俄、白两国。为迫使乌改弦更张,俄8月下旬宣布“今后将在国际规范和法律基础上发展与独联体内各国关系”。俄媒体认为,此举有教训乌克兰之意,“那些愿意保留在俄影响力轨道之内的成员国将得到奖励,其中包括石油、天然气、武器装备等;而那些亲西方国家将什么也得不到。

双方僵持下,俄乌均将目光投向这场“天然气之争”的第三方――欧盟。欧洲天然气市场的26%来自俄,天然气出口已成为俄欧关系的重要砝码。迄今为止,欧盟尚在观望,并没有对俄乌施加公开压力。因为,俄是经济利益受损方,谴责俄于情于理都难以说通,况且俄还是欧洲天然气的稳定供应商。乌是欧盟极力拉拢的伙伴,迫乌让步的代价可能是要提供补贴,这是欧盟不情愿的。(本报莫斯科12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