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规模最大的隋代高等级墓葬在陕西发现

2005-1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杨永林 我有话说
本报西安12月25日电(记者杨永林)今年3月到12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陕西省潼关县西北10公里的高桥乡税村发掘了一座大型隋代壁画墓,揭取保存完好的墓道壁画72平方米,出土各类彩绘陶俑等珍贵文物200余件、线刻石棺1具,专家称这一隋代壁画墓是我国隋唐考古史和美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是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
最大、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为隋代乃至南北朝至唐代的美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座墓是长斜坡墓道多天井的单室砖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北朝南。由墓道、7个过洞、6个天井、4个壁龛、砖券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组成,水平总长度63.8米,墓室底距地表深16.6米。墓葬南60米开外对称分布一对石望柱柱础,说明早年地面原有石刻和神道。墓道长21米,宽2.3米。东、西二壁绘《出行仪仗图》,布局对称,各有46个人物、1匹鞍马和1架列戟。人物皆为男性,头裹幞头,穿圆领直襟窄袖衫,腰系?带,足蹬靴或鞋,腰间悬挂仪刀、?囊、刀子、布袋、弓袋、箭?等物品,手中或执弓、或擎旗、或举仪刀,排成队列。人物姿态不一,面部表情丰富,神态非常生动。列戟架位于第一过洞口两侧,每架列戟9杆,共计18杆。

墓道北壁绘《门楼图》,门楼为三开间的庑殿顶楼阁建筑。墓道壁画基本采用线勾手法,填色只有黑、红两色,线条流畅,技法纯熟。4个壁龛对称开凿于第六、第七过洞两壁,进深约3米,宽1.2米,高1米。龛内放置随葬器物。随葬器物以粉彩陶俑为多,陶俑形体较大,彩绘艳丽,描金涂银,制作精细。甬道砖券拱形顶,进深6.58米,宽1.5米,高1.83米。壁面墙皮大面积脱落,可见顶部绘平棋,无纹饰,两壁绘影作木构。甬道内建石门一座、置墓志一合,已被盗。墓室平面呈圆形,直径5.9米左右,内层顶用烟火熏成黑色,绘《星汉图》。墓室四壁壁画已完全脱落,从残存的白灰墙皮看,绘有女性人物。墓室内中部偏北置石棺一具,东西向,头部朝西。墓室和石棺内的随葬品已被盗掘一空。石棺全长2.9米,宽1.5米,高1.5米,由盖板、南北壁板、东西挡板和底板组成,外侧面满布浅减地线刻画,内容有朱雀、玄武、云中仙人车驾、瑞兽等,体量巨大,线刻内容繁复,制作精美。盖板顶面以联珠纹带作框、莲花为节,分隔为龟背甲结构的六边形连续图案,每个六边形内的内容皆不相同,现已辨认出的有虎、马、牛、羊、鸿雁等动物和摩羯鱼、龙、凤、双头鸟、人首鸟身的各种瑞兽,其幅面巨大,内容繁复,结构复杂。西挡板、东挡板、北壁、南壁皆刻画有植物、动物及人物图象,其中西挡板正中刻有一座门。

考古队队长李明介绍说,这座墓从形制、随葬品和石棺线刻画的风格判断,应该是隋代墓葬。根据壁画《列戟图》的列戟杆数分析,墓主人应系杨隋皇室成员,最低身份为亲王,不排除生前做过太子或身后追赠太子的可能。据介绍,列戟是表示皇族身份等级的制度,生前陈列宫门死后画于壁画以显示身份,而列戟十八杆只有亲王以上可以使用。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是我国隋唐考古史和美术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是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隋代墓葬,为探索杨隋皇族墓地和隋代高等级墓葬制度提供了线索。对于唐代高等级墓葬的研究,由于资料比较丰富,目前已基本形成序列,制度明确,但是,对唐墓制度渊源目前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税村隋墓的发掘,联系陕西、宁夏的北周大墓,河北、山东的北齐大墓,甚至河南的北魏大墓,使隋唐高等级墓葬制度一目了然,具有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出土的壁画和石棺为隋代乃至南北朝至唐代的美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图为精美的壁画人物头像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