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架起育人新“立交”

2005-12-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赵秋丽 本报通讯员 高志刚、徐梅 我有话说
近日,以“树好一面旗帜,唱响一种旋律,办好一件实事,奉献一片爱心,带好一帮同学”为核心内容的党建进社区“五个一工程”活动,正在济南大学社区学生党员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加强社区党建,建设红色网站,塑造社团文化,济南大学以此为着力点,构建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进网络、进社团三位一体的新型“立交桥”。

延伸“党建”触角

“同班不同学、同室不同班”是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济南大学把具有集学习、生活、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功能优势的学生社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触角得到有效延伸。早在2002年,学校便在学生宿舍中推行了社区班的管理模式,将相邻的5-8个学生宿舍组成班集体并建立相应的团支部、团小组进行教育管理。后来,学校将学生党建工作引进社区,在学生社区成立学生党支部,开辟学生党员活动室,实行学生党员挂牌制,设立学生党员接待日,通过发挥活跃在社区班的党员的带头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走进学生党员活动室,记者注意到佩戴胸牌的学生党员在耐心细致地解答着同学们的问题,认真记录着同学们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党支部拉近了我们与党组织的距离,使我们真正有了归属感。”济南大学先后出现了同一宿舍的八兄弟和八姐妹一起考取研究生的“宿舍满堂红”现象,而在这两个宿舍中,有8名同学是学生党员,其余8名同学全部都是入党积极分子。学校还将生活学习咨询、帮困助学、心理辅导、社区文化建设、学生行为养成、危机干预等工作做到了学生社区。如学校开展的“弘德致美、和谐温馨”社区文化艺术节,使社区的文化内涵与育人功能得到了有效融合。利用学生社区独特功能和辐射影响,济南大学建立了以组织建设为突破口,以素质培养为主题,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学生为途径,以大学生宿舍为建制的社区管理工作新模式,形成了学生社区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及学生教育管理的无缝链接。

遨游“精神乐园”

点开济南大学网,便走进了培育济大学子的另一片沃土,这里有汇集先进思想的“理论文库”,有培养优秀学生的“网上党校”、“网上团校”,有答疑解惑的“心理咨询”,有交流思想的“互动论坛”,有收集意见的“校长书记信箱”。以红旗在线、学工在线、团员之家为龙头、由全校30多个网站组成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体网络系统,构建起济大学子的精神乐园。

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和谐共振,济南大学从三个结合上做文章,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计算机网络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从2003年开始在全校开设了计算机及网络公共课程,在普及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道德、信息文明和网络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在网络领域开辟了教书育人的新途径。二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两课”等专业教师通过网上咨询、信息导读等方式,借助网络技术支持,将传授知识与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相结合,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吸引力的同时,扩展了思想教育对大学生的服务、引导、教育功能和渗透、辐射效应。三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学校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不同时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栏目,设立论坛,如学校邀请有关方面领导和专家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流与沟通,使同学们在虚拟世界里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服务,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网上的“校训征集”、“十大青年教学能手评选”、“网上评课”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热爱学校、共谋学校发展的主人翁责任感;网上“诚信问题大讨论”,引发了大学生对自身诚信意识和品德修养的深层思考;“我与祖国共发展”、“青春与责任”、“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网上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紧扣时代主题,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在校园里掀起热爱祖国、崇尚科学、青春创业、奋发成才的热潮。

得益社团文化

社团文化陶冶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润物无声。在济南大学,有一个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它以“关注三农,塑造自我,影响他人,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宗旨,以“走遍中国农村”为口号,高唱着“支农的队伍向太阳”,暑假“单车走乡村”,寒假“送知识年货下乡”,举办“三农论坛”、“三农知识讲座”、“三农影片展”,在校园里倡导了一种新的文化――“三农文化”。2004年,该社团被共青团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学生社团”称号,他们建设的网站被中国教育网社团联盟评为全国“十佳社团网站”。

近年来,济南大学将社团建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体系、资源体系、活动体系和培训体系,努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思想交流、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党团组织建设的平台。全校目前有128个社团,成员14000余人,占在校生的50%,学校建立了社团管理中心,各学院也相应设立了社团管理机构,长期聘请200多名教师对社团进行指导,部分社团建有党小组、团支部,半数以上的社团的主要负责人是学生党员。学校以“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展示节”、“电脑科技文化艺术节”、“外语文化艺术节”等为载体,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内容,提升社团文化品位。以“三个代表”理论研究会为代表的理论学习型社团,汇集了一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他们结合时势和校园热点问题,通过举办各类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社会调查等活动,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在校园里发挥了倡导先进文化的作用。

以科技创新协会为代表的学术科技型社团将专业学习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大力营造学术科技氛围,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成员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等大赛中取得一个个骄人成绩。军乐团、艺术团的成员将兴趣爱好融入校园文化,成为济大舞台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学校还积极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在校院两级建立起由专家教授、知名人士指导的高层次校园文化队伍,引导校园文化向高雅性、科技性、大众性、开放性方向发展。成立于2003年的全国首支大学生消防安全志愿者协会,建立了校、院、班三级管理网络系统,将大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与平安校园、平安山东建设有机结合,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学校在泺源社区建立的爱心辅导站,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辅导站的站长当选山东省首届大学生十大公益之星。如今济大学生申请加入各类社团的越来越多,走进社团,已不单单是为了一种兴趣与爱好,而是在感受一种文化的熏陶,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中追求升华。

社区、网络、社团,济南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三者的纵横交错中繁花似锦。随着“新三进”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关心政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学校发展的多了;奋发工作、潜心学习、立志成才的多了;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多了。三年来共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100余期,培训入党积极分子近2万人,发展学生党员3476人,目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占在校生的82.5%。学校连续3年被评为“全国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全国挑战杯优秀组织单位”,被山东省委高校工委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奖,学校团委连续3年被授予山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有1名同学荣获“全国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1名同学被评为全国三好学生,1名同学荣获山东省首届五四青年奖章,4名同学分别连续4年当选全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多人获全国建昊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山东省三好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等国家级和省级各项奖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