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切为了部队建设

2006-01-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劲松 我有话说
丁晓兵所在部队有着61年的辉煌历史,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前身是闻名全国的“皮定均旅”。这样一支部队使丁晓兵感到自豪,也培养了丁晓兵浩然正气的品格,也激励他与时俱进,探索新规律,不断提高带兵治军的能力。

与时俱进强本领

丁晓兵所在部队官兵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看政委一只手,抓部队建设有一手。作为部队一线带兵人,丁晓兵始终关注时代发展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创造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基层连队的实践,使丁晓兵较早地接触到心理问题,他迎难而上,潜心学习心理学知识,到有关医院向专家请教,细心观察心理疾患的表现特征,与当军医的爱人陶婉珠一起研究心理疾患早期发现、预防和疏导调节的方法,比较早地将心理调节引入部队建设。丁晓兵在实践中创造的“心理自我调节12法”在全师推广后,官兵的心理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受到武警部队心理专家的充分肯定。

丁晓兵比较早地组织部队开展群众性自我教育。根据青年官兵思想活跃的特点,为提高官兵参与教育的积极性,2000年,他带领政治处的同志吃住在基层,半个月时间内,他一个连队一个连队地进行调研,归纳了实话实说、一事一议、新闻点评、模拟法庭等“群众性教育20法”,被武警总部在全部队推广。在丁晓兵的倡导下,百名教授进警营,共青团主题活动到公园,地方法庭搬到部队大礼堂,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大家称赞丁晓兵:“弄潮儿总在涛头立。”

为了适应新军事变革,丁晓兵在师的范围内率先搞起信息化建设,带头研究信息战理论,邀请国防大学教授与官兵对话,引导大家更新思想观念,他所创造的“认清变革明责任,适应变革尽忠诚”的教育经验,被武警总部转发推广。

部队有了新装备,丁晓兵必然潜心研究驾驭之法。“八一”式轻机枪装备部队后,基层普遍反映不好掌握,丁晓兵虽然是政工干部,但也责无旁贷地决心要解决这个难题。他一头扎进军官训练中心,一只手反复拆卸组装机枪,反复琢磨有关资料,终于摸索出了“手把握,肘向下,手腕自然下搭,不顶也不拉”的轻机枪射击要领。2004年9月,丁晓兵在训练场传授这种方法,有的人产生怀疑。丁晓兵二话没说,一只手操枪走向打靶台,在距离目标150米处一个点射,3发子弹全部中靶。2004年底,在师组织的年度训练考核中,丁晓兵所在的团官兵“八一”式机枪射击成绩均是优良,取得全师最好成绩。

廉洁自律树正气

一位将军称赞丁晓兵:“他把党的形象看作自己的第二生命,他死过一次,所以更加珍惜生命;他珍惜生命,所以更加珍惜党的形象。”

2000年老兵退伍之际,一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同乡带着礼金找到时任某部政治处主任丁晓兵,请求帮助侄子解决入党问题。丁晓兵说:“我是管入党指标,但入党是一个进步青年的高尚追求,绝不是一种金钱交易,有损党的形象的事我不能办!”

2001年,丁晓兵带领部队外出执行执勤任务时,驻地一家公司找到他,请求派3名战士晚上为公司看守大门,许诺除了给连队正常的报酬外,一年给他个人8万元,遭到丁晓兵断然拒绝。丁晓兵时常提醒自己:“手中的兵权是党给的,只能听党指挥,不能让钱指挥!”

2003年,丁晓兵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一家假肢厂看到他的事迹后,多次与他联系,请他为工厂做个广告,以免费给他安装智能假肢作为回报。丁晓兵毫不犹豫地谢绝了。他说:“我是军人,不能做广告。安装智能假肢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装了,我是美了,但党、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不美了。”

当政委后,丁晓兵权力大了,责任更大了,面临的考验也更多了,但他始终把执政为民、为党树碑作为自己用权履职的准则。

丁晓兵的父亲早已从安徽合肥钢铁公司退休,母亲单位早已倒闭,没有收入和保险,年老多病。丁晓兵是领导,爱人陶婉珠是师医院的司药,但他给母亲买药都是自己花钱。

丁晓兵的弟弟、弟媳都因企业不景气下岗,在老家靠贩卖蔬菜维持生活。去年,弟弟、弟媳俩人千里迢迢找到丁晓兵说:“现在老家生意不好做,孩子上学、老人治病都得用钱,你现在是政委了,部队生活服务中心反正是要买蔬菜和副食品的,这生意就给我们做吧。”面对弟弟、弟媳乞求的目光,丁晓兵耐心地解释说:“家里的难处我知道,可是部队姓党不姓丁,我不能用党给的权力为自家谋私利,家里经济困难,我用工资接济,你们还是回去吧。”弟弟、弟媳只好含泪回了老家。

丁晓兵的妻子陶婉珠当年是“三八女子空中救护队”队员,资历比丁晓兵还老,如今是团职干部,由于住家离市区较远,外出办事十分不便,但她从来没有提出过派车的要求。丁晓兵的车子配发3年仅跑了3万多公里。陶婉珠理解丈夫,坚定地支持着丈夫。

关爱士兵见真情

丁晓兵给基层干部常讲:作为带兵人,不能把关心爱护士兵单纯地看作是一种工作方法,而要看作党凝聚军心的政治责任,始终做到秉公用权,情系官兵。

对于战士考学、提干包括转士官等关系官兵切身利益,关系部队建设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丁晓兵十分慎重,力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在丁晓兵的推动下,部队党委决定,先让机关干部到各个连队摸一摸情况,把最优秀的选出来,然后公开考试,现场公布结果,最后公示。丁晓兵认为这样做,就是讲导向,就是让全体官兵认准一条:“干才有出路、干才有成绩、干才有希望”。实际的结果也是这样,8722部队司令部协理员曾工强对记者说,“自己从普通士兵,到提干、上学,再到目前的职位,全是凭本事干出来的,没有走关系,送一分钱的礼”。

转业干部工作安排、随军家属就业安置,一直是困扰部队干部的挠头事。为此,丁晓兵不知跑了多少腿,托了多少人,操了多少心。无锡市军转办主任施明清回忆说,2001年,时任某部政治处主任的丁晓兵拜访他时提出,作为个人没有什么要求,但为部队建设着想,军转办在安置过程中,对部队表现好尤其是立过功的,一定要安置好;个别在部队里并不是表现很好的,在安置过程中,要稍微把一下关,不要安置太好。后来,丁晓兵的提议成了无锡市军转办工作的基本原则,对部队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3年底,江西籍转业干部陈干事的安置还没有着落,成天愁眉不展。丁晓兵得知当地一位领导春节回无锡休假,就冒着雨雪上门推荐。丁晓兵在这位领导的家门口一站就是2个多小时,这位领导最终被深深地打动了,帮助安置好了陈干事的工作。10多年来,丁晓兵先后帮助130多名转业干部和60多名随军家属解决工作安置问题,这在就业压力非常大的无锡市实属不易。

作为政委,要抓的大事不少,但基层官兵有什么具体困难,只要丁晓兵知道,就会千方百计、全力以赴地解决。2002年10月,丁晓兵到上海虹桥机场执勤的六连检查工作,从指导员姜爱东汇报工作时的眼神里感到他有心事。原来姜爱东的母亲患肾囊肿病重住院,为给母亲治病,姜爱东已经花光了积蓄,而且因在外地执勤不能回家看望,心里非常着急。丁晓兵把身上带的2000元路费以组织的名义捐给了姜爱东,让他拿去给老人治病。2001年,三连连长楼伟的妻子患白血病去世,欠下不少债务,丁晓兵为他捐款2000多元。在丁晓兵的影响下,官兵自发地为楼伟捐款1.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经济本不富裕的丁晓兵从当指导员以来,给67名干部战士捐款5万多元,而且大部分捐款是以组织名义救济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