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检验“签名书”

2006-01-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兆胜 我有话说

在茫茫书海中,签名书恐怕是最特殊的一种。一本书出版,作者往往就会先赠书给老师同学、亲朋好友,有时还会向书迷签名售书,于是这些书上就留下了作者的“墨宝”。签名书往往是以作者为“圆点”,以亲近和

友爱为“半径”划出的“圆圈”,它包含了作者的情怀、修养、趣味及期望,也留下了时代和历史的印痕。从读者角度说,得到一本签名书,无疑受到一次信赖、尊重和恩泽,其喜悦、满足和幸福感颇像得了“加冕”。

不过,当下的签名书却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作者签名时往往不加选择,随意而为,更多人则直接在“空白页”上签名。一般说来,签名书是作者自己的事,他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但从书籍特点和人的心理看,签名又不能毫无限制和失了规约。在许多人看来,偌大一个“空白页”空着多么可惜,而用来签名则可以随心所欲、一展才情,更何况翻开书页即能一目了然,何乐而不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顾名思义,“空白页”即是留出来空着不被染指的,以便给读者带来清新、空灵和疏朗的感觉,也包含了曲径通幽的“隐曲”之意。而一旦在上面签名,一本书的清白、含蓄与空灵即荡然无存。

在我看来,签名最好不在空白页,而应在扉页上,因为扉页是个信息库,也是美的集结地。在这上面,有书名、作者名、出版社及其出版年月,还有图案装饰,更重要的是有空地,如果再加上作者签名,甚至于题跋和印章,这无疑是一幅丰富多彩、相得益彰的书画作品。从实用角度看,如果将来需要本书的书影,附上有签名的扉页,既有助于了解书的概况,又可欣赏作者签名题跋的风采!据我观察,自古及今,真正有文化和艺术修养的作家学者很少在空白页签名,往往都在扉页上题赠留念。

不讲章法和随意涂鸦是当下签名书存在的另一问题。作者在空白页上若能认真书写,至多给人不当之感。偏偏不少作者任性使气,毫无节制,以至于满纸烟云,将空白页涂抹得乱七八糟!有的在扉页上签名,却不知具体该签在何处?明明放着空旷地不用,却非到拥挤处一挤再挤,结果将扉页弄得混乱不堪,仿佛走进了乡村的集市。一般说来,赠书于人尤其是给长辈,扉页签名应在正上或右上方,以示尊重谦逊之意,上方实在无地才考虑下面。另外,签名的横竖上下也有讲究,有时横着签名极其难看,而竖着则显得错落有致和自然而然。如竖签则有个原则,行距不是自左向右,而是从右到左,这是中国古代书法章法的关键所在。当然,若有一方红章盖在签名的左下方,又有长的题跋贯通,这会使签名书更放异彩。如今最令人难堪的是,许多签名不知所云,字写得难看怪诞不说,有的实在难以辨认。这其中就包括不少知名的作家学者,他们的签名书让人看了大跌眼镜。文化发展至今,作家学者不但将国粹书法弃如敝屣,甚至连中国字都不会写了,岂不痛哉!

还有一种签名书既不用毛笔,也不用钢笔,而是用圆珠笔或粗硬笔写成,因而显得粗野鄙陋。钢笔尤其是毛笔的签名温润平和、质朴实在、亲切自然,而圆珠笔和粗硬笔的签名则庸俗直露、生硬粗劣、肤浅轻薄,一句话,缺少从容不迫的文化感和丰富饱满的心灵之光。从保存角度看,前者可以长久,不会因时间长久而褪色;后者则不然,时间的流水会让圆珠笔签名越来越淡,像世态的炎凉和薄寡的情意一样。所以,我更珍爱毛笔签名书,因为其墨色光鲜、笔力苍劲、情深意长、心态悠然,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赠书签名本是小事,但却内蕴丰厚、含义深远。它是一本书的眼睛和神韵,是作者精神、心灵、气质、修养和趣味等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心迹能辐射和照亮的区域,它理应给人以真、善、美的引导和感受,更值得作者用心、用力将它做得尽善尽美。然而,今天它却受到普遍的忽略,也显出作家学者艺术修养的贫弱。签名书就如一个人的名片,能直接代表主人的形象,所以还是需要作者重视和珍惜它,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与艺术水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