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何去何从

2006-01-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靳晓燕 我有话说

1月14日,全国硕士生入学统一考试初试时间。

禾禾,北京高校一位新闻专业的大四应届毕业生。只是在最后的十几天时间里,她放弃了考试。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位冬日里四处奔波、投递简历、接受面试的学子。

那张薄薄的准考证被她藏在了一个深深的角落。

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工作非要卡在研究

生学历呢?“谁能告诉我,什么需要考,什么不需要考。”

以下记录的是记者与禾禾关于她的一次选择的交流。

2005年12月30日

这天或许是一个临界线。

那时,禾禾对我说,考研一定要集中、坚定。她也是在给自己加油――既然给自己挖了战壕,就别再多想了。

“以前总觉得一过了下雪的第一天,春天就不会远,可是今年北京像是和雪绝了缘,不管多冷,毫无下雪的征兆,貌似春天还那么远。”她说。

她的希望萌芽了――那是2005年北京的第一场雪,也是最后一场雪。雪下得并不大,落地无迹可寻,让人有些失落。

“很久以前有个人说,我们都是背着壳的蜗牛,在寒冷中等待春天。这句话记了很久。我的壳就是我们的守护和希望,只要这壳尚在,春天就不远。”这种坚持会持续多久?记者心中默问。

大二,她考虑考研。大三,她想要考研。大四,她已着手准备。选什么专业,报考什么学校,需要哪些资料。

一切准备就绪,从行动到心理。

换书了,这是她最不愿看到的。不得已,准备的资料需要重新来过。这个,不算什么。

决心考研,生活便是另一种样子。

“大家耗尽力气学着,已经把图书馆当成家了,有的拿了许多零食,笔记本电脑,小垫子,洗面奶,咖啡,外套……就差枕头和被子。”

“带去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多,因为发现需要的东西随着自习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新闻编辑》看得要吐了,格格看《国际贸易》看到精神要崩溃,娜娜最终还是选择回寝室躺在床上与书本相伴。”

同学们戏称,保送上研,那是猪的生活;找到工作,那是狗的生活;考研,那是猪狗不如的生活。

8点,12点,17点,23点,零点……看时钟悄无声息地走过,看日历一张张翻过。瘦了,累了,撑不住了,疯狂的日子让人疲惫不堪。听她的叙述,我可以想象。

2006年1月2日

烦躁。烦躁不安。

禾禾的语速快了许多,她在考研与找工作中艰难地跋涉。

元旦假期,她把学习的场地从图书馆移到了朋友家。改变的还有她的想法。“如果找到工作,就不参加考研了。”她已经向几家新闻媒体发出了简历。

“已经有3位同学找到工作了。有在普华的,那是全球著名的四大会计公司之一。”或许是羡慕还有些后悔。第一拨应聘,她专注于书本,没有顾及。第二拨应聘,她决定不能放过。以她的体会,这个专业更需要实践。而且不止一人告诉她,考上的并不比没考上的要好。两年或者三年下来,他们同样面临找工作,而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有400多万。明年,会更多。

考研要不要坚持到底,她有些怀疑。“同样是考试,考大学一定会有前途;而考研,我并不知道希望在哪里。”她心事重重:如果考上,学业花费还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再有,毕业的时候,自己也25岁了,那时会更多地考虑家庭生活,找工作或许会更难……

黑压压的人群出现在电视上,忽而转向这里,忽而转向那里,那是熟悉的招聘会现场、报考公务员的场景。考研,14号,也会有这样的画面出现。

处在这样的人潮中,就这样被忽悠来忽悠去。她不知道重心在哪里。

“现在想想,学到的东西那么少,考虑的东西那么多。我们总是在考虑前途啦,工作啦,成绩啦,。却没想过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小时候我有很多的理想,很多的兴趣,那时每天都在勾画自己将来过什么样的生活,却不是怎样的奋斗。现在我是努力地向前奋斗着。”

母亲来京小住,并没有带给她压力。没有任何有进展的消息要对母亲说,她隐隐觉得自己有些失败。

2006年1月3日

手机全都关机。

考研的同学像从人间蒸发似的,没有任何他们的信息。

距离14号没有几天了,他们把自己裹得更严实了。躲避节日、躲避交流、躲避人间的烟火。用这样可数的日子来换回那一张录取通知单和背后有些许希望的前程,在他们看来,那也是值得的。

禾禾觉得,自己不是坚定的考研者,但这样的日子她同样在经历着――大部分时间在图书馆里磨着,炼着。

到现在,她还是2006年全国硕士生招生报考人数127.5万中的一员。没有找到工作,所以考研还不能放弃。

会觉得孤单。

偶而,脑子里会出现在厦门大学散步时的画面。

“说起厦大来就是满眼的艳羡,若是真的在那里过着富有情调的日子,搞不好会腻。”那时她会这么想。

她还真不是那么安分的人。她选择了北京一所不错的学校。

不能这么想下去。现在,她需要控制自己,哪怕仅仅是一刹那的回望。

2006年1月6日

“我已经决定不参加考试了,这几天在忙几个面试。”收到禾禾的短信。

不知道她如何就作了这样的决定。曾经的孤注一掷,曾经的矛盾不定,成为记忆。

“考研仅仅是一种选择。种种因素,有了这样彻底的决定,我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毕竟,我是女生,对于考试,我没有底。”当初,同她一样参加考研的同学,这时已有30%退出了这场竞争。

她在感悟着理想与现实究竟有怎样的不同。

黑漆漆的夜晚,她躺在床上,偷偷地哭泣。

“荒凉。这是一个人的状态时最好的形容。不论耳边的音乐有多大声,手边的书籍翻得有多快,指尖的文字如何跳跃,那种荒凉感都不能掩盖。”她曾经写过这样的文字。

不管怎样,压力却总是挥之不去的。工作,还是一个未知数,生活轨道将会转向哪里?

“日子会慢慢以它应有的样子展现在我的眼前,不可逃避,亦无从选择。”哭过后的禾禾说,我还是很想得开的,不管在哪儿都行。(文中署名均为化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