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怎样管理好城市地下管线

2006-0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最近,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因施工不当损坏地下管线的事故,直接影响市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其实,在我国城市化大发展时期,建设量大,建设工期紧,地下管线被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因野蛮施工,挖断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电线电缆而停水、停电、通信中断、煤气泄漏爆炸的新闻已不鲜见。这些事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更给城市造成巨大损失,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生管线和电缆破坏事故平均逾万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年均7亿多元。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生命线

地下管线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能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料,是抗震、防灾和避免管线事故的需要,是保证城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我国早在1995年就注意到应对地下管线进行科学的管理,建设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在全国开展了首次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1996年,还成立了建设部科技委地下管线管理技术委员会,全国的地下管线事业在地下管线普查技术、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动态管理、控制供水管网漏水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地下管线系统也越来越庞大,与之相牵涉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城市供水、排水、供热、天然气、通讯、电力、广播电视光缆等多种地下管线纵横交错,可谓剪不断理还乱。许多城市由于未能实现管线信息动态管理,管线资料收集、整理基本上仍然停滞在20世纪90年代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管线资料逐步失去了现实性,信息老化、资料不全、不准,难以为地下开挖动工提供有效服务。再加上一些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对于地下管线的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尚未实现,多头管理的现象日趋严重,地下管线设计部门众多,一些资料存放较乱,地下管线的资料各部门都有,但都不全,不够准确可靠。此外,现在的城市建设中,许多建设单位只是单单为了满足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需要而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极少去顾及地下管线埋设情况,急功近利的现象非常明显。

依靠科技管好地下管线

可以说,地下管线管理的现状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管理飞速发展的需要,查明地下管线现状,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管线竣工资料,建立地下管线信息资料收集、更新、分发、服务统一管理的机制势在必行。可喜的是建设部通过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地下管线普查建档和信息化工作正在全国迅速展开。

只有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掌握各类地下管线分布结构和变化情况,做到线路明、情况清,才能在城市建设中不打被动仗。厦门市是地下管线普查建档、地下管线数字化的典范,值得许多城市学习。立足当前所能应用的技术,结合管线信息化建设的规律,厦门市将地下管线信息化管理分三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普查探测城市

地下管线,建立地下管线数据库,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地下管线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为城市建设提供地下管线档案资料的检索、查询和应用。第二阶段:建立严格的信息更新和档案归档制度,实现地下管线动态管理。即建立起有法规约束的地下管线数据更新机制,及时采集新建的地下管线数据并更新管线数据库。第三阶段:实现地下管线信息多元化的应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做到地下管线信息数据最大限度地开放和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市还把地下管线档案视为城市建设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城建档案馆为依托建立管线数据管理服务中心,作为管线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公共平台。城建档案馆负责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收集、整理、标准化,以及地下管线档案的入库、查询、应用和动态更新,实现综合管线信息集中管理和信息共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