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让山美水美人更美

2006-01-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玉玲 我有话说

为努力提升景区的文明素质,1998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首批推出10个景区为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随后又先后确定了50个全国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8年来,在各类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下,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在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提高景

区文明程度和从业人员文明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文明程度有所提高

为使如织游人在沉醉于“小桥、流水、纳西人家”美境、置身于浓郁的纳西民族文化氛围、欣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纳西古乐的同时,也感受到工作人员服务的热情周到,看到现代文明的新风貌,云南丽江十分重视并切实加强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建设。让每一名员工的工作融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与传播现代文明之中,增强了“人人都是古城形象,个个都是文明窗口”的创建意识。员工中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然成风,优质服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奉献社会等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像丽江一样,在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的过程中,各景区紧紧围绕“游客至上、服务至上、信誉至上”的要求,推行优质服务,规范经营秩序。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推行导游记分制,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氛围。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要求,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抢拉游客、强买强卖、尾追兜售等违法行为,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假冒伪劣、坑蒙欺诈、乱收费等现象。建立健全市场经营、治安管理、安全生产、食品卫生、旅游投诉等各项管理制度,努力为游客创造安全、舒适、文明的服务环境。

我国的风景旅游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川名胜古迹众多,它们既是展示祖国大好河山、悠久历史文明和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传播精神文明、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创建文明风景旅游区的各项活动着眼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弘扬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依托景区资源,丰富未成年人旅游活动的思想道德内涵,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加快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促进红色旅游健康发展。

旅游资源备受保护

峨眉山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好、利用好这个珍稀的风景旅游资源,是景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创建文明景区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为保持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峨眉山退耕还林20000多亩,景区旱地种植乡土树种200多万株,森林覆盖率由1996年的82.5%提高到2004年的91%。良好的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最适宜的栖息地,动物种群数量逐年增长。峨眉山在开发中还立足挖掘景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实施“软开发”项目,有效地保护环境。购置大气监测车,365天实时监控空气质量,景区空气质量全年为优。垃圾全部运出景区处理,被誉为“百里峨眉无垃圾”。下大力气优化景区环境,拆除了游山道和旅游公路沿线破旧和有碍观瞻的建筑物10余万平方米,搬迁核心景区农户1000多户,改造农房300多户,面积1万多平方米,景区内建筑与环境协调。

国家风景名胜区集中了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最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是集独特性、公益性、生态环境性、展示性和传世性于一身的人类瑰宝,是全国生态环境资源中生物种类最丰富、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最高的地理区域。但是与人造景观不同的是,此类资源具有脆弱性、环境敏感性和不可再生性等特征,一旦遭受破坏,就会永久性地失去其大部分价值。而如果受到妥善保护,就可能被人类世世代代永续地利用,其生态、社会和旅游经济价值也会与日俱增。

因此,文明景区的创建首先必须着眼于切实有效地制止各种破坏性的开发行为,彻底转变掠夺式经营的方式和粗放的资源消耗式的发展思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风景旅游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方便游客。各景区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景区“净化、美化、绿化”工程,完善道路交通、住宿饮食、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针对影响景区环境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集中行动,有效制止景区内乱搭、乱建等现象,形成了井然有序的景区环境。

旅游经济得到发展

地处深圳湾畔的华侨城旅游度假区,占地4.8平方公里,从兴建中国第一个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微缩景区起步,相继成功建设了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欢乐谷等四大主题公园以及一批旅游文化项目设施,形成以主题公园为主体,集酒店、文化设施、体育场所、旅游院校、旅行社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于一区的多元化旅游度假区。本着“创造新的生活品质”、“用智慧创造欢乐”等发展理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市场,坚持品牌铸造,引领旅游文化产业,产生巨大的旅游经济效益,自1999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到2004年底的五年时间中,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40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约29亿元,实现利润7.7亿元,上缴税金2.1亿元。

从华侨城放眼全国,随着创建活动的深化,风景旅游区硬件全面改善,软件不断优化,从业人员文明素质和景区文明程度普遍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发展。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达12.12亿人次,全年国内旅游收入达5286亿元,成为引人注目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行业,在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拉动国内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景区十分注重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来开展创建活动,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既抓好景区硬件建设,又强化景区软件建设;既加强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又加强景区精神文明建设;在旅游业快速

健康发展的同时,既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又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生生不息的秀美山川。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