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快精品课程信息化

2006-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郭扶庚 通讯员 胡淼森 我有话说

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前提,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进入信息时代后,网络化教育被提到日程上来。国家要求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实现精品课程的全程录像上网,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2006年1月13日,由北京大学主办,上海卓越电子集团协办的“精品课程建设与自动录播技术论坛”在北大举行,北京七十余所

高校200名专家围绕建设和共享精品课程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教师是关键

传承与创新是大学的两大功能,课程是大学的主要教育形式。随着大众教育时代的临近,提升质量成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精品课程是教育质量工程的关键。

与会专家认为,在建设各级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关键是发挥授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李树芳提出,教学本身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能够在讲课过程中发挥前瞻性的东西,给人以启发。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关海庭总结了北大对精品课程的梳理工作,提出要做好服务,尽量少给老师添麻烦,典型示范,重点资助,促进精品课老师之间的交流。

北京交通大学教务处长章梓茂介绍说:在交大,同样的课程,学生可以上网选择不同的老师;课堂是教师的舞台,不能强迫教师接受课程录制,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也要保护教师的自主权利。北航教务处副处长马齐爽认为,最重要的是选择好课程负责人,在教师中采取末位淘汰制,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技术是绿叶

作为优秀教育资源的精品课程,如何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北大副教务长李克安认为,通过网络共享,能方便高校之间的交流,提高精品课程的地位,强化效益,从而保持精品课的质量。李树芳则指出,老师是红花,技术是绿叶,由面对面的讲授发展为网络形式是教育的发展方向。马齐爽和关海庭都强调可持续利用共享资源,维护网站,保持课程数据的更新。

各校领导和专家均认为,录播技术是维护和传播精品课程的必要条件。精品课程的录播将解决学校教学资源匮乏,校园网络与教学的相关性差的问题,同时把教育部提倡的教学过程评估贯穿始终。围绕精品课程建设展开的教学观摩、师资培养、论坛实录、名师讲堂、学生点课、评课、重修课程、评职评优,也将成为现实。

从院校实际出发

会上,各个院校介绍了建设和录播精品课程的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几年内的发展规划。北京大学将精品课建设的重点放在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和全校通选课上,重视文史哲、数理化等经典课程,建设核心通选课,计划将政治、艺术、体育类和暑期学校课程纳入遴选范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从行业型大学自身特点出发,强调课程同科研实验相结合,同时抓好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精品课建设,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会议强调要从本校实际和长远发展出发,通过精品课程来完善课程体系,实现一流师资、一流教材和一流技术的结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