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受资助与丢面子

2006-01-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勇 我有话说

近年来,特别关注在校贫困生的福州二中花大力气减免部分学生的学杂费用,学校从“阳光操作”角度出发,对享受学费减免的学生在校内进行名单公示,不期引爆了部分贫困家庭内战的火药,也引爆了社会对此问题的争议。

“贫困生”,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全社会也正在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为贫困生圆满完成学业提供了经济上的保障。

而“贫困生”面对着社会“援助”怕丢面子,这实质上又是一种“心理贫困”的表现。负性的自我形象只会使身边的人远离自己,最终自我封闭,从开始的攻击性掩饰发展到自怜、自残、自毁等心理障碍。经济的贫困能通过社会援助的方式来解决,而“心理脱贫”,则要靠“贫困者”自我战胜自我。

经济上的贫困不是贫困生的错误。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许多“贫困生”身上有一股自强不息的坚韧的品质。也正是这种独特的品格,在压力下变形,形成自卑,如果一个人极度自卑,那么,别人对他的热情,他会认为是施舍。负性的自我形象只会使身边的人远离自己,最终自我封闭,从开始的攻击性掩饰发展到自怜、自残、自毁等心理障碍。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沟通是最好的心理减压方式。而要做到这一点,要靠“贫困生”自己和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使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摆脱贫困,更应当在心理上脱贫。使千万个贫困学生不仅在文化知识、科学技术上成才,也同时成为人格健全、富于理想、勇于创新的人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靠“贫困生”自己勇敢地站立起来,用身上那独有的坚韧品质摆脱心理阴影,用自己的智慧与品格消除经济和心理的两大贫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