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顾明远的教育情结

2006-02-0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宋晓梦 我有话说

约好下午采访,但我心里真有点忐忑不安:顾先生整个上午都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青少年科学与艺术大会,且前一天刚从南昌参加全国教育硕士工作会议出差

回来。毕竟已是耋耄之龄,顾先生时间安排的如此紧张,身体撑得住吗?然而一见面我的担心就一扫而光: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精神矍铄,容光焕发,没有丝毫倦意的老人!

“文革”结束后,顾明远先生针对“教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的极左观点,提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针对当时流行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的教育原则”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他的观点批驳了教育理论的极左思潮,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对推动教育界的拨乱反正起到了巨大作用。

不少专家认为:现代教育理论、“主体客体统一论”、“比较教育理论”是顾明远先生对中国教育理论的三大贡献。因为在此之前,中国长期只介绍外国教育而没有对各国教育进行比较,顾先生是比较教育学科在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主体客体统一论”,是指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这也是顾先生结合中国国情,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做的创造性的发展。这些理论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教育的思想库,促进了中国教育现代化。但顾先生却谦虚地说:“那不是我的创造,是我在研究中涉猎的领域而已。”

问他在近60年的教育生涯中自己最感欣慰的事情是什么?他说:一是从1986年开始,前后花了12年时间主编了800万字的《中国教育大辞典》;二是向国务院提出并终获批准的,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设立的教育硕士学位。从1997年第一届招生177人发展到现在已达到年招生一万人以上。两件大事都是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办的实事。顾先生说: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提高教师的地位,而提高教师地位的关键是使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育方法,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目前他正倾注大量心血担任主编的《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也是这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会长,顾明远先生曾率领中国教育学会的专家们在西单文化广场摆摊设点接受家长和学生咨询,现在仍有不少中小学生给他来信。在信中诉说学习上的压力、与家长的不和、甚至想自杀的,顾先生回信开导安慰;诉说经济困难,面临失学的,顾先生寄钱接济。“一位中学生告诉我,他的学校暑假每天要他们做10小时的作业;一位二年级的小学生说,暑假期间学校要他们读完12本书,每本都要写笔记,还要做几百道数学题,还有一大堆外语作业……这哪里是教育,这是摧残生命!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让教育工作者懂得教育规律!”顾先生激动地说。当然给顾先生来信最多的还是教师,凡是来信顾先生都有回复,特别是对第一线的教师。

谈到举国关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顾先生说:“方向是对的,我们的课程比较陈旧,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但步子不能太急,大家的思想准备还不够,教师队伍的水平还不够,考试改革还跟不上,不少学校条件也还跟不上,就容易出问题。我已把这些意见向教育部反映,他们也已察觉,正在改进。”

顾明远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肄业,苏联莫斯科国立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毕业。历任北京师大附中教导副主任、北京师大二附中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主席。现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2001年获香港教育学院首届名誉教育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合著)、《比较教育》(合著、主编之一)、《教育学》(合著、主编之一)、《教育大辞典》(主编)、《战后苏联教育研究》(合著、主编)、《比较教育导论》(合著)、《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合著、主编)、《中国教育大系》(主编)、《世界教育大事典》(主编)、《我的教育探索》、《教育:传统与变革》、《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等。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