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2006-02-0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仇东方 李卫仁 我有话说

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第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2003年我国人均GDP已跃上1000美元的台阶,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人均GDP将达到3000美元。这一时期是实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会出现递减趋势,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约束及环境的矛盾。我国资源禀赋较差,无论是维系人们基本生存的耕地、淡水,还是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能源和矿产资源都相对短缺,且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这一矛盾在今后一个时期将会更加突出。所以,我们不能继续走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年均9%以上的快速增长,但我们的GDP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仅占4%,同时却消耗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引进技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部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也没有根本改变。继续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如果不改变单位GDP的投入,我们的资源能源将难以支撑。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努力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驱动、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战略性转变。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增长向创新增长的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只能依靠科技创新,提升整个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开放,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许多产业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使我们在发展中难以掌握战略主动权。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探索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更是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发展战略,在世界市场上获得了强劲的竞争优势。美、日等国家研究和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2%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多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大多保持在30%以下。在国际市场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事关国防安全的关键技术难以引进,而且涉及主导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尖端技术也难以引进。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体系,推动产业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现有科技人员3200多万,研发人员105万,这是走创新型发展道路的最大优势。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布局,生物、纳米、航天等重要领域研发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已经具备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型国家发展道路的条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是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资源开发观念,由注重开发自然资源转向注重开发人力资源。正由于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围绕着创新型科技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挖掘人才已成为日益激烈的全球争夺战。越是素质好、层次高、专业成就突出的专门人才,国际流动的频率越高,各国的争夺也就越激烈。目前,发达国家普遍加大了在全世界搜寻、吸引、利用人才的力度。全球范围的人才争夺,要求我们必须以国际化的眼光来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用人才,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使创新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作用。创新是多层次的,包括科研院所进行的原始性创新、企业进行的技术创新和广大工人农民开展的群众性创新。因而,创新型人才也是多方面的,蕴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我们必须着重加强三个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创新型领军人才;二是加强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加强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这样一支规模可观、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有了保证。

第二,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的体制机制,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有效促进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形成。因此,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来提高创新能力。一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特别是要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还要加强国家科研机构在整个国家创新体系当中的骨干和排头兵作用,加强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二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扩散。知识产权保护不仅是我们遵守国际规则的需要,也是保护我们自主创新成果的需要,没有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就会受到削弱。因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自主创新至关重要。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通过完善法律和加强执法,扩大宣传教育,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形成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行为和提高创新回报的社会环境。三要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一般地说,生产者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利润。但创造和使用新技术需要付出追加成本,只有在新技术能让生产者获得收益时,他才愿意用新技术来取代原有技术。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使创新有利可图。要加大对自主创新的财政投入,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和支持自主创新的金融政策,实施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技术引进政策,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加强对自主创新的统筹协调。第三,突出企业在科技自主创新中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生产的主体,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高技术条件下,首先开发新技术的企业,往往能在一定时间内享有对该项新技术的垄断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又能凭借它对某一领域应用技术的垄断,不断开发出新技术,并在较长时期内享有垄断收益。对技术垄断高收益的追逐和激励机制,是当代科技型企业争相自主创新的动因。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都把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其科技创新体系都是以企业为主导。我们要进一步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使企业主动和研究院、设计院和高校结合,真正成为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利益主体,增强创新意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