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庄园里的一丝亮光

2006-02-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贺绍俊 我有话说

衣向东,这位热爱在“吹满风的山谷”里与普通士兵谈心、在阳光下“过滤”家庭人伦温情的军人作家,为我们奉献了一部演绎着一个地主家族盛衰和恩怨的《牟氏庄园》。

衣向东把这个家族的故事放在了20

世纪走向现代化过程的中国,这一过程注定了支撑在封建经济基础上的地主阶级的必然衰亡。在这样一个历史进程中,尽管牟氏家族历经八代的繁衍累积达到了兴旺的高峰,尽管庄园里出了一个精明强干的女掌门人姜振帼,但家庭却无可避免地走向没落。姜振帼倾全部才华,顶多缓解庄园的颓势,却无法遏制庄园的瓦解。姜振帼凭直觉认识到再也不能依靠土地积攒财富了,所以她后来一定要离开庄园,搬到城市,要在城市置买房产。事实上,中国历史上最早一批民族资本家,很大一部分就是从思想开明的地主阶层里脱胎出来的。但衣向东笔下的姜振帼却是悲剧结局,这是因为她最终还缺少足够的气势。因此,姜振帼这个形象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这可以算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作者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新鲜丰满的人物形象,但同时,应该说,在刻画地主阶级中的优秀人物时,作者减弱了必要的批判力度,也因此放弃了他在以往写作中最出彩的东西――平民立场和平民精神。庄园内的姜振帼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女性,她的刚强机智、临危不惧,显然不单纯是个人性格的特点,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姜振帼的脱颖而出,有着深厚的文化原因和历史原因。衣向东也是围绕这一点来塑造姜振帼的,因此这个人物才显得丰满。但作者从这个人物展开去写庄园内外的下层人时,就有些失衡和欠妥之处。我以为在这里如果采用阶级分析的观点,也许会使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过去我们把一切都归结为阶级斗争,使文学中的历史景象成为板结的、毫无生气的土块。但这并不是阶级斗争的错,阶级斗争是一种客观存在,问题在于我们把阶级斗争的理论僵死化、教条化、意识形态化,后来文学从阶级斗争的框框里走了出来,这才有了文学的争奇斗艳。然而现在似乎要担心的是另一种倾向,即把阶级分析观念视为避之不及的洪水猛兽,完全否认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这同样是一种僵死化和教条化的偏见,这种偏见尤其妨碍了我们清醒地辨察历史进程。比方说,如果完全抽去阶级的属性,就很难准确地把握地主形象的内涵。就像衣向东在小说中所塑造的姜振帼,这的确是地主庄园中出现的一个令人佩服的刚强女性形象。但这个形象同样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一个阶级的衰败,才成就了这样一位刚强的女子。衣向东写出了姜振帼精神世界的许多东西,但姜振帼精神世界还有很重要的一面,衣向东难以触及,这就是地主阶级作为精神贵族的一员,在其衰亡过程中的陈旧之伤感,颓败之美感。缺少这一方面的开掘,姜振帼的精神世界的揭示就稍嫌单薄。但衣向东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他的短处在于缺乏对贵族阶层的切身体验,那么他就不必执著于进入地主阶级的精神世界,而他的长处则在于他的真诚的平民立场和平民精神,扬其长处,他就可以找到把阶级性和人性和谐融合起来的视角,以这样的视角去观照历史,一定会对历史人物有更多深刻的发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