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论点摘编

2006-02-1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诚信的三个限度

杨君武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1期撰文认为,诚信作为一种德性或规范并非绝对普适,而有其限度。它至少面临着三个方面的限度:个体理性的限度、根本利益的限度和社会正义的限度。对于缺乏起码的理性行为能力的人,社会不能提出诚信要求。诚信不可能出现在

没有任何共同利益尤其是根本利益相互冲突的双方之间。社会正义是诚信的一条重要边界,诚信应当在正义的范围内活动。逾越正义的诚信是自我背叛、自我否定的诚信,因而不是真正的诚信。深入认识诚信的限度,是为了更适当地要求诚信和更合理地践行诚信。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原则

张义生在《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年第4期撰文,探讨了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在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的根本地位和作用。认为真理与价值相统一是人类实践的根本原则,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无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还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是对这一根本原则的贯彻与运用。

经济平等的内在规定

靳海山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5期撰文认为,经济平等从根本上要求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获得其所应得的权利、条件和报酬,要求在处理需求与能力、权利与义务、获取与贡献等方面的关系中遵循对等和均衡的原则。在积极意义上追求经济平等,也就是在存在合理差距的情况下,追求体现效益的平等,而不是简单地追求平分财产。

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

王杰在《文史哲》2006年第1期撰文认为,春秋时期是社会政治结构发生大变革、各种矛盾冲突不断产生的时代,也是殷周以来天命神权政治向伦理政治逐渐过渡和转向的时代。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转向主要表现在殷周神权政治价值观的崩解。民本论的伦理政治价值观凸显及重人事轻神事、伦理政治价值观形成等三个方面。该文指出,随着春秋时期理性精神的高涨,主体意识的觉醒,传统的天命鬼神思想在仍保持其强大统治力、威慑力的同时,已经开始了其衰变、下降的历程,导致了神的地位的下降和人的地位的上升,在神人关系问题上是一个重大的思想突破,完成了春秋时期伦理政治价值观的根本转向,奠定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