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代农民问题研究的一部力作

2006-02-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赵树好 我有话说
在中国近代百余年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农民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因而近代中国的农民问题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非常关注。张守常教授是研究太平天国与义和团问题的著名学者,大象出版社2005年推出的《中国农民与近代革命》就是他长期研究中国近代农民问题的成果结集,值得一读。

首先是本书涵盖了农民与近代中国的两次

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太平天国北伐、洪仁?与中国近代化、李秀成“苦肉缓兵计”、从拜上帝会到义和团运动革命斗争轨迹、义和团自立皇帝和“扶清”问题,义和团时期的揭帖、近代农民革命的歌谣等,此外还论及“师夷”与“制夷”、林则徐、梁启超、徐景澄、夏燮、历史教学的立场与理论和近代史料等问题,可谓内容丰富,色彩斑斓。

其次是考订精确。由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的太平天国北伐军,于1853年5月中旬从浦口登岸北上,6月中旬进入河南,7月初在汜水巩县间渡过黄河,克温县,进攻怀庆府(今沁阳),在这里与清军相持近两月,撤围西去。清钦差大臣讷尔经额、钦命帮办军务恩华、托明阿、胜保联名奏称:“统计会合进仗歼毙斩获共有二千余名,所剩零星余匪,仓皇逃溃,城围立解。”作者根据掌管北伐军笔墨的陈思伯、游幕河南的龚n、守在城内的怀庆府学教授叶知几、本地绅士田桂林,被罢官而回乡讲学的李棠阶等人的记载,以及清军下级军官徐嘉贤的墓志铭,指出进攻怀庆的太平军兵不血刃、悄然离去,数日后清军才发现。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太平天国北伐军数,有4、5、6、10、21、36军诸说,作者根据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及其部下张维城、王自发、杨国安、陈思伯五人的供词,认定太平天国北伐军数应为9军。上述结论的依据是当事人的记载或供词,无疑具有权威性,当为信史。又如本书对林凤祥的籍贯、太平天国北伐军人数等问题的考证也非常精细,还纠正了过去一些讹误。

再次是作者通过对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目标的变化,本书作出如下概括:“太平天国主要是反抗清朝统治,开始时对也奉上帝的洋兄弟抱有幻想。义和团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也是中国人的清王朝抱有幻想。”从太平天国的“奉天讨胡”,到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以反封建为主到以反帝为主的历史性变化,这样的变化是由帝国主义侵略日益深入的历史进程决定的。”“在近代,有一个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的过程,中国人民也就有一个把反帝反封建两大革命任务相结合的过程。不管你主观上只要反封建而不反帝或只要反帝而不反封建,但在实践中,在反封建的时候不能不也反帝,在反帝的时候不能不也反封建,虽然在具体问题上两者总有主次之分。在这里,中国人民也有一个把两者从不结合到结合,从不自觉到自觉地相结合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才进入科学的认识阶段,而这是在包括从太平天国到义和团运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总结出来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本书指出:“太平天国发动了农民,但那时还没有可以领导他们走向胜利的先进阶级;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发动和领导的,但他们并没有在纲领上真正反映广大农民的要求和愿望,把农民发动起来而造成大的农村变动,结果是两皆失败,都未能挽回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命运。只有到中国的无产阶级自觉地走上历史舞台,它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担负起领导农民的历史重任,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经过20多年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这些见解,是对农民与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历程等问题的科学分析和总结,真乃经典之论。

总之,本书对近代农民与中国革命等许多问题作了仔细考证和深入探讨,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它的问世,必将有助于学术界深化对近代中国农民问题的研究。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