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潮涌浦江送战船

2006-02-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徐锋 本报通讯员 吴寒月 我有话说

驻沪海军某厂原来只是一个修理航海装备的小厂。近年来,在厂长邱太琪、政委姜学诗等党委“一班人”带领下,工厂依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潮,迅速成长为一个集修理、生产、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型技术保障单位,每年都圆满完成一百余艘新型舰艇的厂修和紧急抢修任务,每年都取得数十项科研成果,每年都有3项以上成果获军

队科技进步奖。这个厂多次被上海基地、东海舰队和海军评为新装备技术保障先进单位。

创新才能超越

这些年,新型舰艇陆续到了修理期。驻沪海军某厂为此做了充分准备:购置先进维修设备、安排技术骨干学习掌握相关维修技术。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工厂的修理任务直线下降,工厂的发展陷入困境。

厂党委“一班人”发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本厂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些舰艇出了故障,为保证技术的可靠性,这些舰艇的官兵都直接找生产厂家和科研院所来解决。

创新才能超越。从此,只要是新型舰艇高技术装备的保障需要,厂党委都要确定课题攻关。2002年,经过8个月努力,驻沪海军某厂首项自主创新技术《某型罗经虚拟测试系统》研制成功,并在维修中小试牛刀,令人刮目相看。

老式气象仪不能自动存储舰艇航行时的气象参数,既不能精确实报,也不能及时采集。在远海深处,舰载机因不能实时预报风速而影响起降。这个厂日夜奋战,经过2年刻苦攻关,研制出新一代液晶显示的数字气象仪。这种气象仪体积小,容量大,不仅能够快速精确地向航海、指挥仪、电子对抗及雷达提供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信息,而且能同步全频显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战术指标,为舰艇正确操作和实施战术机动提供科学依据,一问世就受到舰艇部队欢迎。

自主创新为驻沪海军某厂赢得赞誉。现在海军部队新型舰艇航海装备要排除故障,官兵们首先想到要找的,就是这个厂。驻沪海军某厂制定的许多技术指标,成为海军装备部门编印航海装备的通用规范。

谋长久之计

前些年,驻沪海军某厂从各地聘请一些退休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正当厂党委“一班人”为人才纷至沓来而高兴时,毕业于海军工程大学导航仪器工程专业的本厂某工程师申请转业。

为啥这样的高学历人才闹转业?原来,工厂引进数名退休专家后,这位工程师成为“无名小卒”。引进的专家是人才,本厂的骨干也是人才;引进的专家能解燃眉之急,自己的骨干更是长久之计。这件事,使党委理清人才工作思路:首先,他们为本厂技术骨干提供公平竞技的舞台;其次,运用经济、行政等杠杆奖优罚劣,激励本厂的技术骨干脱颖而出;同时,想方设法对本厂年轻技术骨干进行跟进培养,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提供阶梯,先后选送12批1500余人次参加各类新知识的学习培训。目前,全厂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骨干达90%,通过驻地高级技工考核并拿到证书的职工达70%以上。

厂党委对本厂技术骨干的关爱,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技术骨干封跃华是70年代进厂的技校生,一直从事航海罗经的修理。在厂党委的关心帮助下,他很快精通新型装备的技术保障,成为本行业专家,取得《某型罗经检测系统》等2项科研成果,并担负新型罗经的主修任务。近几年,工厂在技术保障中碰到的难题,90%以上由本厂技术骨干排除;工厂取得的47项科研成果,42项出自本厂技术骨干之手。

打牢基础

随着驻沪海军某厂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工厂成为海军航海装备技术保障中心。面对上级的赞扬和锦旗,工厂党委“一班人”压力很大,原因是他们深知工厂的长远性、基础性的建设还存在问题。为此,厂党委在重点抓好技术保障的同时,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打牢基础。

他们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实现工厂保障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每个党委成员都联系一个支部,搞好定向指导,帮助支部书记理清思路、查找不足、制定对策,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花大本钱搞好工厂硬件建设,比如,建起工厂新装备维修中心大楼,彻底整治导航、平台等部位的修理环境,全部更换各专业部位工装设备,用静电工作台取代普通台,用国际通用调试板取代旧式调试板等。技术骨干的修理和科研条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扎实有效的基础性工作,增强了驻沪海军某厂保障力建设的发展后劲。目前,全厂技术骨干积极性高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一个“争先恐后抓保障、发愤图强创业绩”的高潮正在工厂掀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