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需要多少公务员

2006-02-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张玉玲 我有话说

王健:1951年出生于上海。199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取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记者:目前关于中国公务员多与少的争论又起。有人说我国的财政供养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已升至1:26,远远超过唐朝高宗时期官民之比的1:4323,清朝康熙时期的1:911,但另有些专家又指出中国的“官民比”并不高,远低于美国的1:12。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王健:由于对公务员的定义不同,每个国家公务员的范围不一样,因而可比性也较差。美国公务员是除政治任命以外的政府部门所有工作人员;法国公务员是政府、公共机构、公立医院工作人员、中小学教师;英国公务员是指非经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常任文官;日本公务员包含政府系统的公职人员、国会、法院、国立学校与医院、国营单位所有人员。中国公务员狭义上是指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数量为500万人;广义的公务员指各级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数量为1053万人。国家公务员与总人口的“官民比”:美国1:12;法国1:12;日本1:28;英国1:125;中国狭义公务员的“官民比”为1:256,而广义公务员的“官民比”为1:122。总体看来,中国政府公务员占总人口比例是相当低的,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与社会上流传的“中国是世界上官民比例最高”的看法有显著的差异。

另一方面,财政供养人员即最广泛意义上的公务员,是可以进行国际比较的,而且财政供养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是考虑财政支出的、民众真实负担的、最具实际价值的“官民比例”。中国财政供养人员包括各级行政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及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数量为4000多万人,与总人口的比例为1:26,低于美国的1:12;法国的1:12;日本的1:23;英国的1:24。所以,中国的“官民比”居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我国财政供养人员造成的财政负担没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高,也不如有些学者和新闻媒体所认为的那样高。

记者:中国公务员绝对数量不算多,财政供养人员的“官民比”也不高,那么,是否就说明中国公务员的规模适度了?

王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而言,政府公务员绝对数量以及官民比的攀升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规模是否适度规模,不仅需要考虑“官民比”,而且要考虑公务员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公务员的行政效率,即考虑经济因素。分析公务员适度规模的经济因素的指标是:公务员人数与GDP的比例,即“单位GDP的公务员数量”。财政供养人员同GDP之比,中国39人/百万美元GDP;美国为2.31人/百万美元GDP;法国3.46人/百万美元GDP;日本为1.38人/百万美元GDP;英国1.58人/百万美元GDP。按财政供养人员比较各国单位GDP的公务员数量,中国公务员数量是最多的。

记者:怎样才能让中国公务员达到适度规模?

王健: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层级多,管理幅度大,政府机构需要大量的公务员;政府职能转变后,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履行这些职能的部门需要更多的公务员;我国市场成熟度低于发达国家,政府培育市场和加强对市场的管理需要新的机构和人员;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管理专业化,处理政府事务需要更多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员\(如对网络营销管理和征税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新公务员\);政府管理体制还带有传统体制的弊端、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政府机构增加容易收缩难、公务员规模扩张具有惯性;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改革进行调整,因此,中国政府公务员形成适度规模必然是个渐进的过程。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政府机构改革要遵循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预期,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公务员规模过大的问题会得到有效的缓解,经过努力逐步达到适度规模。这个适度规模,就是一个行政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规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