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丁晓兵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发言摘编

2006-02-27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据新华社北京2月26日电由中宣部、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和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组织的丁晓兵先进事迹报告团,从1月17日起先后赴江苏、安徽、上海、广东等地和驻京部队作巡回报告。现将报告团成员丁晓兵妻子陶婉珠、无锡市委党校原党委书记张田生等的发言摘编如下:

陶婉珠:无怨无悔的选择

20年前,我还是空军某医院一名护士。一天,听说有个叫丁晓兵的伤员取弹片时,因手术时间过长,麻醉药失效了,剧烈的疼痛使他抓破了手术台上的床单,却始终一声不吭。哪有这么坚强的人呢?带着好奇,我到病房去看他。从昏迷中醒来的晓兵,一张年轻带着几分稚气的脸,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晓兵的伤刚刚好转,就开始练习用一只手自理生活了。大家都很钦佩他,我也把他看做自己的弟弟,给予他更多的关心和照料。晓兵回到部队后,我们开始通信。他善于学习、喜欢思考,富有激情、特别自信,看问题的水平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往往超越了他的年龄,这一切像一块磁铁深深吸引了我……

选择了晓兵,我就做好了一切吃苦的准备。可是,从新婚第一天起,晓兵就不让我照顾。刷牙洗脸,穿衣吃饭,他都坚持自己做。

1989年12月3日,我们的儿子陶陶出生。临产时,晓兵赶了十几里路来到我身边。手术车推到了病床前,人们期待着晓兵把我抱上手术车。晓兵脸涨得通红,额头上急出了汗。我忙说:“他不方便,我自己行。”我硬撑着,挪动笨重的身体,艰难地爬上了手术车。等我生完孩子,被推回病房,突然发现晓兵站在墙角默默地流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流眼泪。

这就是我的丈夫丁晓兵。作为妻子和战友,我爱他、敬佩他!

张田生:坚守精神高地的时代先锋

10年前,在我们党校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一名留德研究生尖锐地提问,竟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作答。他说:“校长,你的课讲得不错,可市场经济条件下无私奉献行得通吗?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我找到了晓兵。他一身戎装走上讲台,给大家讲当年写血书请战,深入敌后抓俘虏,为完成任务失去右臂的战斗经历;讲他走下战场后,面对许多优厚待遇和发展机会,仍然在部队奉献青春的无悔选择。75分钟的报告多次被掌声打断。培训班结束,那位留德研究生深有感触地说:“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实需要无私奉献。丁晓兵就是这样的人,党员干部就应该这样为官做人!”

1998年初冬的一天,丁晓兵对我说,他们团有个干部家属在安徽某县委党校工作,符合随军条件已经五六年了,但一直两地分居。他希望我帮忙把这名干部的家属调入市委党校。后来,为此事他找我不下10次。有一天,下着雨,他又来了。我当时在主持会议,他就一直呆在车里等我。等会议结束,他急忙朝我跑来。雨很大,他跑得急,不小心脚下一滑,重重地跌倒在泥水里,假肢从袖管里摔了出去,“喀嚓”断为两截。我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个战斗英雄呀!我被他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后来,在市委领导的关注下,那位干部的妻子终于调进了党校。

这些年来,丁晓兵先后帮助100多名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解决了安置问题。

丁晓兵:在不懈奋斗中追求壮美人生

刚到南京政治学院学习时,我左手握笔,怎么也不听使唤;费尽力气,也记不全老师讲的内容。又急又烦,曾在一个月内戳断了9支钢笔。第一次考试,试题我都会,就是答题的速度跟不上。我举手请求监考老师给我延长20分钟。老师摇摇头说:“没有这个先例。”从此我下定决心,在自己的人生字典里,绝不能再出现“照顾”二字。我借来《资本论》,每天抄到深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攻克了左手写字这一难关……

在基层工作的10多年时间里,我无数次谢绝了对我的特殊照顾,数十次参加军事演习、抗洪抢险、扑灭山林大火。说实话,不是我不需要别人照顾,而是不愿在特殊的照顾中,消磨掉自己的斗志,丢掉军人的尊严和责任。我憋的就是一股劲,一只手我也要做生活的强者,一只手我也要拥抱生活!

我经常想,人的一生中,其实就在做着两件事――选择什么和拒绝什么。比较起来,选择理想、实现辉煌不易,而拒绝诱惑、抵制腐蚀更难。2001年,驻地一家公司找到我,让派几个战士晚上给他们巡逻,许诺除了给部队正常报酬外,一年私下再给我8万元,我断然拒绝。我想的是:这就像当年守阵地一样,一旦被对手撕开口子,哪怕是一个很小的口子,后果都不堪设想。

战场上我是抓俘虏的,生活中决不能当了别人的俘虏。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永远坚守住自己的精神高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