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绿色小康路

2006-03-0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樱 我有话说
从2000年9月海南开始创建文明生态村至今,全省自然村总数的22.8%已建成文明生态村,共5300多个。“农民收入多、花草树木多,文明新风多”已经成为这些村庄的突出特点。

海南省委书记汪啸风提出,要把文明生态村作为海南新农村的综合创建载体。被赋予新内涵的文明生态村正引领着海南农村发生新一轮巨变。

村庄变公园处处皆美景

漫步海南文明生态村,最惹眼的是那满眼浓郁的绿。蓝天白云下,葱翠的古榕,挺拔的椰子树、成片的槟榔和挂果累累的菠萝蜜树,让你目不暇接。一条新修的环形水泥村道在绿树掩映下把全村连成一片,直通农家庭院。一丛丛盛开的鸡蛋花、三角梅散落房前屋后,别有情趣。

这是许多海南文明生态村的真实写照。

现在全省2688个行政村中已有2420个村通了公路,农村公路里程达17135公里,全省570万农民中500万人出门便是公路。

在文昌市美柳村,记者看到4条总长1.6公里的乡村水泥道路,将5个自然村连成一片,40盏别致路灯屹立两旁。

除了水泥路村村通,许多村还建成了“公园村”。

文城镇三多村村民在公共活动场地、庭前院后按“小景点式”设计,建成“小景点式”园林村庄;宝芳楠村村民,改造村前椰林,铺草坪,修小路,还在椰林前面挖一个“生态池”,形成水绿荷美的“生态池式”村庄;沿海地区的演丰、演海、三江等乡镇创建了一批具有海洋特色的生态文明村庄;靠近水库、湖面和鱼塘的乡镇,创建了一批具有湖光特色的生态文明村……

发展生态经济走绿色小康路

有了优美的环境村民高兴,但他们更渴盼的是让钱袋子鼓起来。循环经济和生态旅游在文明生态村的发展,让村民走上了绿色小康路。

海南在创建文明生态村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改善人居环境和种、养当做一条生物链来设计。形成“以较小的生态、生产成本,取得较大的经济收益”的良性循环。

儋州市红山村村长王玉灵向记者介绍:一个6立方米的沼气池,等于一个小肥料厂:年产沼液、沼渣25吨左右,够种两亩无公害蔬菜。村民纷纷利用沼液、沼渣发展庭院经济,在房前屋后种起了荔枝、阳桃和菠萝蜜。再加上山上果树、橡胶,山下水地种稻菜、池塘养鱼养虾,林阴下养鸡的立体农业,村民收入逐年看涨。

除了循环经济,生态旅游成了农民增收的另一个方式。文明生态村里的精品示范村,“农家乐”吸引着八方游客。文昌市的文明生态村以其浓郁的热带气息和崭新的农村新貌,吸引着人们前来观光旅游,成为该市的旅游新品牌。

据不完全统计,自创建文明生态村以来,先后有来自国内外的900多个参观旅游团队、6万多名游客参观了海南的文明生态村。

乡风文明音乐健身成时尚

环境美了,生活富裕了,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现在咱农村最时尚的是学科技、健身、打球加上养花种树!”文昌市东阁镇美柳村村民杨桂荣这样说。文明生态村修建起的运动场、图书室、文化娱乐室和农民学校,让村民的文化生活大大丰富。

2001年4月13日,一支由22位农民组成的管弦乐队,在琼海市洪家村成立,村民们演奏起来有模有样。每逢市内重大庆典联欢,总会看到洪家村农民乐队的表演,村民结婚喜庆,他们也会捧场助兴。如今朝标社区又先后成立了男女篮球队和农民歌舞健身队,2004年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中央精神文明办授予的第四批“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称号。

现在,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美德村自发晨练的农民近百人。每天清晨村里的环村道上,不少老年农民有的跑步,有的练武术,有的在自家楼顶上做操。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