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回音壁

2006-03-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贵报2006年3月1日观察版刊登的《攻克三大难题后的难题》是一篇难得的忧国忧民的好文章。文章介绍了史汉祥的重大发明,可把我国每年生产的12亿吨工业废渣变为宝贝。经权威部门实验,以废渣为原料用史汉祥的技术生
产的硫硅配方肥,能够从根本上改变盐碱地的土壤性质,当年改造当年见效。而我国有5亿亩盐碱地,占现在耕地四分之一还多。从此找到了理想的改造办法,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科研成果!可是却因为体制制约,得不到推广应用。读了报道,再想想经常在媒体上看到哪里节约了几十几百亩地的喜讯,对比报道中披露的放着能改造几亿亩地的技术不用,真是觉得不可思议。相信这篇报道会促进问题的解决,使史汉祥的技术早日为人民造福。

这篇报道写作上有多处值得推崇。一开头就用白描手法写出杭州湾一处盐碱地上荒漠与绿洲的鲜明对比,极具说明力感染力;报道中用引号直接引用中国农科院等权威部门的实验结果和国际专家的话,使报道真实可信;这是一篇揭露问题的报道,但是没有简单地指责哪个人或者部门,而是直指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的弊病。涉及的部门也会服气。

长期以来,一提起媒体的批评监督作用,往往只想到揭露腐败现象。这当然是重要方面,但除此之外,国计民生和社会生活中许多妨碍科学发展的问题也需要监督,以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并促进解决。如何抓这样的问题,应当怎样写这类报道,光明日报的这篇文章是个很好的示范。

――胡永球(湖北武汉党员生活杂志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