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上海社区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平台

2006-03-1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苏丽萍 我有话说

寒假期间,复旦附中的初一学生张迪每天都要到离家不远的新华社区信息苑里上网两个小时。她浏览新闻,接收老师由网上传来的作业,玩益智游戏,还与同学在网上聊天儿,忙得不亦乐乎。社区信息苑的开办,为像张迪这样家里无法上网的孩子带来了极大方便。

假期孩子怎样安排,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疼的问题。上海市近年来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社区为平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建设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免费开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节假日和寒暑假相继推出了“阳光星期六”、“校园网络新天地”等文体活动,并利用社区信息苑,开办“未成年人网络天地”,丰富了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孩子们度过健康快乐的假期。

社区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二课堂

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学校,但在孩子的成长中,社会和家庭的作用也不可小视。尤其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说,学校是主阵地,家庭是基础,社会是纽带。在这三者相统一的教育网络里,社会教育的平台,就在社区。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翁铁慧介绍说,上海市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在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时,就把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作为社区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有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近60个,青少年图书馆89个,家长学校78个,社区体育中心65个,青少年专用网站20个,校外实践基地近400个。此外,近几年来政府出资兴建了东方绿舟、中福会少年宫新大楼、上海科技馆、卢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具有标志性、示范性、现代化的既面向全社会,又服务于社区的青少年活动基地。

在建设这些硬件设施的同时,各社区还拓展社会资源教育功能,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如黄浦区内的39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在上海,还活跃着一支由150多位老干部、老红军、老将军、老劳模、老教授、老作家、老科学家组成的“百老德育讲师团”,几年来,他们入社区、进学校,举办了600多场专题报告,义务为30多万名未成年人、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欢迎和称赞。

去年暑期,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市体育局及文广局等部门联合创办了以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为物质依托,以上海体育院校师生为师资来源,以社区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阳光星期六”暑期文体试点活动,全市36所试点学校的近2万名学生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包括篮球、足球、围棋、武术、跆拳道、轮滑、击剑、桥牌、攀岩等17个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学生和家长纷纷称赞市领导又为孩子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社区教师成为孩子们良师益友

在静安区社区教育这片沃土上,活跃着一支充满朝气、与时俱进、锐意创新的开拓者队伍,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社区教师”。这些教师是从各学校专职中、小、幼教师中抽调出来的,他们的编制在教育局,人却在社区从事未成年人教育和保护工作,探索未成年人学校、家庭、社区一体教育格局的构建和完善。这个举措,可谓全国首创。5年来,该区先后派出5批131名教师在区内五个街道和85个社区工作,覆盖面达到100%。

上海市文明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协调处副处长蔡福民说,这些社区教师身兼“五大员”的职责――校外活动指导员、未成年人保护教导员、社区少先队辅导员、社区学校教务员和社区青少年工作联络员。他们不光承担全区30余所中小学校与社区的服务联络工作,5万多名未成年人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的创意、组织、实施、指导和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还负责近千名社区青少年的教育和职业培训、社区市民学校教务教学管理工作、弱势群体“爱心学校”助学等。在社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社区学生及居民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者不计其数。黄浦区和卢湾区近两年也向社区派出了多名社区教师。去年1月,静安区120名社区教师还参加了为期6周的由区计生协会和教育局联合举办的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师资培训,取得结业证书后成为首批持证上岗的“青春健康使者”。在结业仪式上,教师们用戏剧小品的形式为孩子们表演了“珍爱生命”、“艾滋病防治”、“远离毒品”等节目,幽默诙谐,引来孩子和家长阵阵会心的笑声和掌声。孩子们普遍反映,社区教师一专多能,像朋友般亲切,他们欢迎这样的良师益友。

打造未成年人绿色网吧

如今是信息时代,孩子对网络的痴迷人所共知。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经营性的网吧,但是计算机学习、网络教育,又要从娃娃抓起。为解决这些矛盾,上海市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配置了公益性的信息苑,把社区公共信息网、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校园网三者结合起来,构建公益性的网络格局,建成绿色网吧,这样既可极大地满足广大未成年人健康上网的需求,也对商业性网吧从体制机制和管理上进行了创新。

去年暑期,卢湾区在18所学校中开展了中学生“校园网络新天地”的试点工作,全区采用“一卡通”管理,学生可在区内任何一所中学就近上网。区教育局投入专项经费为全区校园网安装了过滤软件,及时排除一些不适合学生浏览的信息,确保学生上网安全,并推出了“中学生暑期活动专页”和“我的小书架”等网络平台,为学生网上读书创设条件。

在新华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初二学生毛诚哲正在信息苑下载学习资料。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家住在附近,家里电脑无法上网,我妈就给我办了一张‘少儿卡’,每天可以上网两小时。”他向记者展示他的“少儿卡”,负责信息苑管理的上海东方数字社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洁解释说,每张“少儿卡”只收成本费15元,可使用一年,卡上都有监护人的签字,由家长选择上网时间,每天1至3小时。若24小时内超过授权时间,这张卡当天在全市所有连锁信息苑里都不能再用,这就避免了孩子长时间沉溺网络。

丰富健康的内容也是社区信息苑吸引孩子们的重要原因。去年3月,由市文明办委托上海东方网络电视公司制作的全国首个“未成年人网络天地”频道正式开通。该频道由教育、娱乐、互动、网络电台四大板块构成,包括社会公德、人身安全、民族历史、青春期教育、校园风向标、心动剧场、酷炫动漫等众多栏目,已初步覆盖上海全市中小学和社区,并逐步延伸到广大家庭。信息苑还开展了“上海百万青少年绿色网上行”大型系列活动、快乐主持伴我成长――东方DV小记者系列采访活动、“热爱生活”网页设计大赛、青少年益智电子竞技比赛等活动,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不少家长为信息苑送来锦旗、贺信,表达他们对社区信息苑的谢意,称赞它是“社会关心、家长放心、学生开心”的民心工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