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研究的实践价值

2006-03-2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 我有话说
为尽快解决我国面临的“非市场经济问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受商务部委托编写了《中国市场经济报告》,为商务部进行对外磋商和谈判提供了基础性,为其他国家政府和学者正确看待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状
况提供了客观依据。但从经济学研究的角度,我们依有几点存疑,在北师大举办“经济学前沿视界”活动之际,特地就几个问题与李晓西教授进行了交流。

问: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多年来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一个敏感话题。请问李教授,当时你们为什么对中国市场化程度研究这个课题有兴趣?有没有考虑这么大的课题如果无法顺利完成怎么办?

答:选择这个课题是一个挑战,但更是一种机遇。2001年中国加入WTO,但不被欧美等国作为市场经济国家看待,反倾销中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如何论证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成为一个重大课题。这件事由非政府的研究机构来做最合适。那年我刚来到北师大,组建了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既有时间,也有条件来研究重大课题。加上在国务院研究室8年的研究经历,也被委托单位所看重。另一方面,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习和工作时期,我就在刘国光、张卓元老师的领导下,组织过一个改革方向的课题研究,主张和分析了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内容与前景,有不少研究成果,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以后也一直跟踪这方面的研究,这对本课题研究有帮助,至少使我有相当的敏感度和自信心。更重要的,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得到了商务部的信任与大力支持,双方专家配合得非常好;得到了政府多个研究部门和高校研究院所的大力配合,受到了经济学界一批著名经济学家的指导,也得到了我校领导的鼓励和关心,这些重要的外部条件与课题组人员的勤奋努力相结合,使课题得以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问:我们注意到,《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主要讲中国市场经济如何成功的一面,很少谈不成功的一面,这是否不利于国内市场化改革正确展开?

答:不会。一是因为《报告》用途是特定的,是为应对反倾销,要向贸易伙伴们证明中国已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报告》侧重讲中国市场化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但我们也不否认国外相关研究者提出客观质疑的必要性,并且认为,只要这种质疑不是以偏概全,就是有助于推进中国市场经济完善的。二是因为《报告》对市场化判断是客观的,有余地的。《报告》中测算的市场化程度,2001年是69%,2003年是73.8%,数据本身就说明还有不少方面市场化程度不高;我们结论是中国已成为“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并做了论证,这就是承认与“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比,我国市场化程度还存在不足。三是《报告》对国内市场化进展的基本面做了系统分析和介绍,有很多数据和资料,这些有助于各方面人士了解中国经济改革的基本情况,因此,有利于国内外读者对中国市场化改革提出意见。

问:课题组是否有机会与国外相关研究者接触?欧美等国家的相关机构是否信服你们作出的论证?

答:与国外政府机构的官员和学术界的朋友有若干接触的机会。比如,我们曾参加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与欧盟合作举办的论坛,在会上阐述我们的观点;又如,随商务部代表团向欧盟递交《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英文本),并参与对欧盟多国的游说活动;与欧美和澳大利亚等使馆官员交流;还受委托接待过墨西哥经济代表团,回答了客人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的疑问。国外相关机构对我们报告的反映,总体上是很认可的。一是认为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资料,对了解中国的情况很有价值;二是认为我们的观点很系统、客观,摆事实讲道理;三是认为运用了共同承认的标准来测度,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的报告曾被欧盟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工作组研究了半年多,提出了31个问题,我们也逐一给予了回复。

欧盟有关专家对《报告》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我在作为商务部专家参加对欧盟七国游说活动中深深感受到这一点。欧委会贸易总司贸易救济司司长Wennig认为中方专家通过认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详尽的长达600多页的研究报告,欧方对中国专家的努力感到钦佩,将北师大提供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及其他补充资料视同为官方文件来进行分析与评估。欧盟委员会专家W・Maico也对报告给予了积极的肯定。他认为《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报告内容全面、具体,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分析,是一份很好的报告。芬兰外交部对外经济关系司长AntiKuosmannen先生认为,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是一个反倾销调查的技术问题,中方提供的报告非常有价值,欧盟会认真地研究,芬兰会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中方提交的资料。瑞典外交部亚太司司长AndersBauet先生认为,中方提供的报告提出了很多强有力的理由,他们认真阅读了这个报告,该报告对他们研究中国市场经济十分有益。法国财政部HubertTestard司长非常感谢中方提供的报告,他认为中方专家对报告下了很大功夫,帮助他们理解中国的市场经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洲部主任StephenGreen与我们交流后,曾在美国《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中国是否是市场经济》的文章,认为应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多次交流中,没有一次使我们失去自信。当然,解决问题不仅仅靠说理,背后有利益关系,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

问:这类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对高校学科建设有何益处?

答:有很大好处。一是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重大现实课题本身是非常好的学习和研究平台,提供了师生和合作者们深入现实回答重大问题的机会,锻炼了大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有助于加强我们与各类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了视野,增加了信息来源,为师生们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最近所著的《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研究生教材,其中不少内容和观点,是在此课题研究基础上产生的。同时,我们还将推出《中国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这门课,就是想直接在此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和分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转轨的情况及规律,促使研究生们把经济理论学习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有助于我们研究所自身的发展。由于重大课题的影响与作用,商务部和教育部领导对我们所都很关心。我们也正在努力,争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教育部的研究基地,以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