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周声音

2006-03-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均为本刊编辑 我有话说

“1.3万次拒吃请”折射出什么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审计署机关业务司、各派出机构和已实行外勤经费自理的地方审计机关,共拒绝被审计单位宴请13054次,拒收礼品、纪念品3551件,拒收现金、有价证券等160万元,谢绝旅游、娱乐等活动6280次。张培元看到此消息,第一反应是欣慰,第

二反应是吃惊,第三反应则是长久的沉默。

他在大众日报发表文章说,连年劲吹的审计风暴,从如此顽固复杂的人情攻势中突出重围委实不易,这张廉政自检成绩单所折射的一连串问题,让人越看心中越不是滋味。如果不将“吃请”及“请吃”的官场潜规则彻底打破,如果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管住大吃大喝者,今天拒绝“1.3万次吃请”靠的是审计人员的较高觉悟,明天我们还能靠什么呢?

“拒腐清单”能够说明什么问题

对于审计署的“拒腐清单”,时评作者曹林没有产生丝毫敬意,反而萌生了一种距离感。他在燕赵都市报上撰文指出,很多网友都质疑,拒绝了13054次,那么没有拒绝的次数又是多少呢?谢而未绝、未谢未绝、绝而未谢的又有多少次?

曹林说,可以看到,拒绝被审单位宴请13054次,这个数字并非纪委主动查出来,而是靠审计人员的道德自觉主动报上来的,我们没有看到纪委查出一起审计人员接受被审单位宴请的案例,这说明当下还缺乏一个可靠的制度监督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并非天使,他们“凭良心”拒宴13054次,可良心是靠不住的,拒绝了会上报,可“没有拒绝”会不会也主动上报呢?

治理医疗商业贿赂要有“撒手锏”

肖启伟,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医院原外科医生,2004年底以实名举报揭开了当地医药机构部分领导和医务人员收受商业贿赂的盖子。然而,在同事们眼中,他成了一个“异类”。他无奈地办了提前退休手续,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陈芳和周俏春在新京报发表文章指出,究竟有没有力量能撕破医疗回扣这张“黑网”?

他们指出,目前对于药贩子,卫生纪检部门的最大权力只能是将医药代表及其所在医药公司列入黑名单,至多是驱逐出药品招标市场。这些措施,无法阻止五花八门的医药公司卷土重来。若想真正治理医疗行业的商业贿赂行为,不使出诸如收受一次回扣便终止医师执业资格这样的“撒手锏”不行。

垄断福利是对公众福利的掠夺

最近,“垄断福利”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工人日报刊登署名文章指出,“垄断福利”说到底,是少数既得利益者占有的“福利”。垄断行业只要继续“垄断”这块利益,无偿地任意使用公共资源,就不可能为公众提供更合理、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文章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垄断福利”继续存在一天,公众福利就会继续受损一天。这个道理很简单。电信行业可以免费打电话,电力行业可以用电不花钱,公交系统可以免票乘车,其实都是白白地占有社会公共资源,是慷国家之慨,行损害和侵吞公共利益之实。这些成本最终将会一一转嫁到公众头上,由公众为他们的“垄断福利”埋单。“垄断福利”一天不消除,公众福利就一天受损。只有杜绝垄断行业的“垄断福利”,公众福利才会有所增加。

强制婚检,怎一个“恢复”了得

近日,有关“恢复强制婚检”的讨论引人关注。盛大林在媒体发表评论指出,取消强制婚检是为了更加尊重公民隐私及自由权利,被认为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接近零的婚检率以及婴儿出生缺陷率的明显上升,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面对这些意外,是轻率地回到老路上去,还是积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无疑考验着我们的应对能力和智慧。

他说,首先,必须搞清楚大多数人拒绝婚检和婴儿缺陷率上升的真正原因。再者,对婚检率低的严重性应该有一个科学的判断与认识。是否恢复强制婚检,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制度的“立”与“废”,应该慎之又慎。至少在目前减免婚检费用、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还未完全做到位之前,讨论是否恢复强制婚检,未免为时过早。

违宪审查“泛化”也是权利所在

据报道,就四川两名律师对《娱乐场所管理条例》提出法规审查的消息,宪政学者蔡定剑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胡锦光认为,规定尚未达到“违宪”的层面,提出违宪审查值得商榷。

杨耕身在燕赵都市报发表评论指出,《条例》相关规定是否合适,自然可以见仁见智。我所诧异的是,相关专家由此得出的“不应泛化违宪审查”的结论。事实上,二位专家应该比其他人更明白,就某项法律规定提出违宪审查,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同时《立法法》及《司法解释备案审查工作程序》也都明文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提出进行违宪审查的要求。因此,即便真像二位专家所担心的那样“泛化了”,也是权利所在。

岂能把教师都当做色狼来提防

为确保年内无锡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建成“安全文明校园”,无锡日前对学校安全“下猛药”,规定“教职员工不得与异性学生在教室、宿舍或其他僻静场所单独谈话”。

时评作者奚旭初在媒体发表评论指出,无锡颁发这个禁令,目的自然显而易见,是为了防止色狼侵害学生。然而历来披着教师外衣的色狼都是男性,怎么无锡连女教师也不准单独与男学生谈话呢?教师队伍中确有几个色狼,然而绝大多数的教师却不是色狼。为了防止少而又少的色狼,就把所有的教师当色狼提防,这叫什么逻辑?倘若无锡的教育部门觉得不如此不能防色狼,那么干脆将学校分成男校女校,男教师在男校教男学生,女教师在女校教女学生,男女从此授受不亲,岂不更是一劳永逸?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