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加大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力度

2006-03-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占兴 我有话说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具有引领指导、启迪认知、前瞻预测、决策管理、规范矫正等重要作用。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自然科学普及与社会科学普及“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鉴于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必须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的

普及力度,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积极创造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基本条件

任何工作,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创造良好条件,是做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保障。

转变观念是前提。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任何新思想、新理念、新方式、新方法的传播,若想取得理想效果,无不是传播者与受众互动的结果。目前,对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传播者的推广普及意识普遍增强,行动迅速,而受众的接受意识却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如何提高受众对学习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增强其认同心理和接受意识,是转变观念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而转变观念是哲学社会科学得以普及的基本前提。

密切协作是基础。协作是和谐的体现。目前,社科普及工作大都机构小、人员少、任务重,面对人数众多的普及对象显得势单力薄、力不从心。唯一的选择,就是密切合作,协同作战。要根据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确立普及主题,根据主题寻找相关的行业与部门作为合作伙伴;根据主题聘请同一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主讲或咨询,以保证所推广普及的科学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思想的先进性、科学成果的前沿性和科学方法的实用性。同时,邀请新闻媒体积极参与,拓展普及层面,产生辐射效应。

健全机制是关键。工作机制决定工作秩序、工作节奏、工作成果。根据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特点,应建立健全以下机制:一是组织机制。即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这是开展工作的依托和载体。二是制度机制。这里的制度,不仅包括普及工作的规章制度,也包括法规、条例和实施意见。制度机制是保障,是健全机制环节中的关键环节。三是策划机制。即遴选具备智能素质、热心社科普及的骨干成立策划小组,对普及工作的运行程序、实施举措进行创意策划,最后形成普及方案,付诸实施。四是宣传机制。它由传播媒体组成,这是在普及基础上的再普及,是普及工作的链接和延伸。

肯于投入是保证。当前,经费短缺已成为制约哲学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发展的瓶颈。哲学社会科学普及与自然科学普及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其差异性主要表现为社会科学普及的投入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因此,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经费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以社会投入为辅,形成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和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社会化的长效投入机制。

认真抓好哲学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举措

组建普及队伍。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具有舆论导向性、思想教育性、社会公益性的特征,组建一支思想好、专业精、作风硬的普及队伍,是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根本保证。一要注意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党政机关选拔一批学有专长、肯于吃苦、乐于奉献、具有一定宣讲和咨询经验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作为普及带头人,发挥骨干作用。二要挑选一批德才兼备、锐意进取、追求新知、乐于奉献的年轻人,通过普及骨干的传、帮、带和集中培训等方式,使之尽快成长成才,承担任务,发挥作用。

拓宽普及领域。只有拓宽普及领域,扩大受众面,才能提高全社会、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要组织专家学者、普及骨干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群众需要,通过掌握第一手资料,确立普及主题,选择普及内容,拓宽普及领域。要改变目前普及工作主要集中在繁华都市的现状,使普及工作走出城市,进厂矿、进军营、进社区、进学校,尤其要向农村倾斜。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打造普及品牌。所谓社会科学普及品牌,是指社科普及工作者按照既定的普及理念,通过一定的传播载体,向特定的受众群体传播富有先进性内涵,并体现鲜明传播风格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普及品牌是传播载体的外在视觉与传播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表现为传播者与受众心灵之约的最佳契合。打造普及品牌,一要设计品牌的标识。力求超凡脱俗,以其丰富的内蕴、鲜明的个性和独有的风格,在受众内心世界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二要精心策划。策划过程愈是周密细致,普及活动愈容易走向成功,也愈容易把普及品牌做大做强。三要精心培育。培育的过程,既是品牌成长的过程,也是受众逐步认同的过程。普及品牌一经形成,应趁热打铁,进行立体开发、深度加工。(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