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瞻 远瞩 求实

2006-03-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吕贤如 我有话说

改革,是探索,可能成功,也难免失败。实践证明,科技体制改革更是难以一步到位,而中科院却做到了。

在外部体制环境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中科院为什么敢于推进这一创新工程,并且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以下几个片段中,可以初步找到答案。

决策:所谓不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去做

所谓不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去做。这是一个月的时间里,听中科院的科研人员反复说起的一句话。

先是在自主创新报告会上,龙芯2号CPU芯片研究课题组组长、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微处理器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胡伟武说,年轻的科研人员用实践证明,在自主创新上,所谓不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去做,中国人在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方面,完全能够通过创新跨越取得突破。

后来,中科院物理所副所长、研究员孙牧谈到知识创新工程中的改革时,也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他说,1998年提出知识创新工程时,多数职工不理解,当时普遍认为,只要把科研工作做好就行了。现在看来,当时这样决策是很有远见的。如果不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中科院就不会有现在这样的好局面。

当时为什么要大力推进这一工程?中科院副秘书长曹效业说,时势使然。当时,世界科技发展变化很快,我国传统科研体制结构、规划布局已经不适应发展需要,同时中科院出现了人才断层。不改革不行了,所以院领导痛下决心,推进改革,并且把主要精力用于人事制度改革。一些老科研人员下岗,有些残酷,但也没办法,为了保持创新活力,需要吸引年轻人才。8年试点,为年轻人创造了很好的舞台。目前,中科院精神面貌一新,创新自信心大不一样。为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正在搞一个霞光工程。

启示之一:不论自主创新,还是机制创新,必须破除现有的框框。要破除现有的框框,首先要破除头脑中的框框。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不可能只是因为没有去做。

实施:念好经里有科学

当每个所里都有2/3科研人员没能进入创新岗位时,无异于发生了大地震。同样,根据新凝炼的科研布局,对原有的123个研究所动大手术,最终整合为89个研究所,其震动也不亚于大地震。这一任务是怎样较好地完成的?当时具体实施人事制度改革的负责人回忆了两个镜头。

改革中,中科院有一个领域,需要将8个机构整合成一个全国性机构。原来8个机构的编制总共1000多人,改革后只留下400多人。全国性机构的负责人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坚持增加40多个人员编制。他对这位院士很尊敬,但又不能违反改革方案,双方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院士甚至找到中科院院长。为了实事求是地核定编制,他在10天中走遍了位于北京、上海、云南、乌鲁木齐、东北等地的八个机构,看了工作条件,和各机构负责人、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沟通。沟通中,怨气消除了,双方甚至成了好朋友。在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征得这位院士同意,增加了二十六七个编制。

研究机构中,数学研究院情况有些特殊:有13个院士,不需要技术人员、辅助人员。原定一般性方案不完全适合,也曾发生误会。后来他们进行了调研,摸清了数学院具体情况,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灵活执行了院党组改革文件,得到了数学院的肯定。

启示之二:改革方案要到位,既要坚持原则不动摇,也不能机械照搬一刀切。一刀切是教条主义,不是唯物主义。正如这位人士说,改革的经是好经,但要成功,一定要把经念好。好经如何才能念好?就要在坚持原则性的情况下,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处理。而灵活性如何掌握,只有下功夫,深入实际,面对大众,摸清具体情况。

发展:文化创新包括三个层面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说,创新文化建设是中科院保持和提升持续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土壤与氛围。从事科研,首先要碰到选题,这时他的科学观、自然观、人生观就会对他的选题产生影响。敢不敢选择世界难题,攀登世界科学高峰;敢不敢、愿不愿意选国家所迫切需要的题目,这个题目可能要隐姓埋名,可能要面壁十年,可能要大兵团协同作战、集体完成,这就涉及到文化。创新文化影响着中科院的每个团体、每个科学家的创新行为和思想观念。

在中科院,创新文化建设踏踏实实在推进。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就是一例。据该所党委书记、研究员杨星科介绍,创新文化建设包括环境、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

环境层面包括“所标”等表征文化、园区建设、设备建设和经费保证,其目的是使科研人员安居乐业,可以集中精力搞科研。

制度层面主要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包括所长、书记在内人人依法办事,依法维权。就这个意义来说,创新文化也是一种法制文化。通过变人管人为制度管人,可以减少繁文缛节,优化科研环境,使管理更科学,还可以进一步精简编制中7%的管理人员。

精神层面的建设是最难的,包括信任、价值观和创造性三部分。

首先需要变管理为服务,改变脸难看、事难办,主动帮助解决科研人员的爱人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使他们相信一切管理服务都是为了他们生活得更好,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价值观包括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实现两部分。通过新型的分配制度和优良的服务,使他感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引导他们树立自主创新的价值观,进而引导他们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人生观,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

培养创造性,特别要培养创新性思维。在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西方科研精神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发散思维、方法论、实验等几方面加强科技人员的创新能力。

启示之三:文化创新是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探索。

正是这一系列体制、机制和观念层面上的改革、创新,使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今年,他们将在前两期工程试点基础上,实施第三期工程,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努力发挥骨干和引领作用的方向加速前进。

回顾总结8年来的创新历程,中科院领导认为: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它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科技创新活动规律的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实践为我国未来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战略科技基础。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