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胡卫民:“为民医生”的苦恼

2006-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唐湘岳 我有话说
记者当了24年,数不清的新闻人物进入我的视线并成了朋友。我认识胡卫民医生3年,每次见他,谈的话题却总不开心。采写《他为何离开这家医院》(2004年12月16日)、《“为民医生”胡卫民为何举报医院问题》(2006年1月16日),我在他眼里读到的总是挥之不去的忧郁。不久前胡卫民相继当选2005年度人民网“健康行业十大风云人物”、
凤凰卫视“十大风范大国民”,CCTV2005年度“十大法制人物”候选人,我由衷地为他高兴。3月31日,我再次去湖南娄底采访,真想看到胡卫民脸上的笑容。想不到,现在呈现给读者的仍然是《“为民医生”的苦恼》。

“抢病人”的医生

3月31日上午,我去娄底市中心医院采访,正赶上医生护士刚刚搬进新落成的门诊大楼,喜气洋洋的。

得知我又要写胡卫民,医院领导收住了笑容:“我担心媒体过多的介入,会影响我们闭门整改啊。胡卫民同志是一个优秀的专家,但是,要正面宣传他,还不成熟。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一些做法值得商榷,人们认为他把家丑捅了出去,很孤立。比方他提出组建一个高血压病房,却没人愿意跟他组合。”

据了解,3月初医院搞了一次中层干部民主测评,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结果不少人把不称职票投给了胡卫民。

胡卫民揭露医疗腐败之后,中心医院废除了对磁共振、光子刀等项目开单提成的文件,取消了一些乱收费项目和点名手术费。于是有人在网上责骂:“胡卫民使我每月少了三千元的收入,不得好死。”还有人在网上质问:“胡卫民,你为何要抢病人?”

有趣的是,老百姓把“抢病人的医生”这个称呼也送给了胡卫民。他们说胡医生抢病人的招数有很多,比如:节省开支、背送病人、上门服务、建档追踪……

易庶绥(娄底市外经委退休干部,73岁)说:“我是一个病壳子,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折磨我30多年,先后6回下病危通知。认识胡医生之前每年花掉的医疗费超过1万5千元。1994年10月,第一次接触胡医生就觉得他与众不同。他为我开了36元钱的药,比起以前贵得人死的处方,我怀疑这36元是不是管用。后来才搞清,为病人省钱是胡医生的为人。他不开提成药,不搞不必要的检查,一心帮病人不花冤枉钱。有些药一药多名,价格相差几倍,胡医生就把最便宜的那种告诉病人。他治我的高血压用‘氢卡阿尼方案’,四种药每月不到十元钱,效果蛮好。我已经8年没有住院了,加上治冠心病、糖尿病,一年的医药费不到1000元。20年前与我同病室的10个高血压、冠心病人都走了,我却活了下来。认识胡医生是我们病人的福气,要是个个都像胡医生就好了。”

刘道珊(娄底市国税局退休干部,68岁)说:“胡医生看病是不分上班下班白天黑夜的。他上门义诊总是骑着那辆旧摩托车,我们喊他‘摩托医生’。去年4月8日清早,我的心绞痛又犯了。老伴怕是心肌梗塞,赶紧往胡医生家打电话。过了一阵,胡医生赶来了,进门就道歉:‘对不起,来晚了。’他这是第三次上门救我,不过比平时晚了10分钟。他仔细看了我的病,拿出急救药给我吃。我止住了心绞痛,突然感觉胡医生脸色不对,很痛的样子,腰有一点直不起来。他的裤管破了一个洞,膝盖处渗出血来。胡医生瞒不住了,才告诉我们,骑摩托出来,被一辆小汽车撞翻了。小汽车当时跑了,他找到眼镜,在地上坐了一阵才上路。胡医生反倒安慰我们说:‘还好,没误事,看来我也没伤到骨头。’我和老伴过意不去,打了个200元的红包。他不要。我说:‘胡医生,我知道你出诊是不收报酬的,但这次不同啊,为了救我,差点把你的命给搭上了。你今天是伤员,就算我付给你拍片吃药的钱吧。’胡医生硬是不收。他嘱咐我天亮后去医院复查一个心电图和心肌酶就骑上摩托跑了。后来我与病友们交流才知道胡医生先后给46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提供义务上门服务。我的心绞痛完全好了,但我知道,事后CT检查,胡医生摔成了腰椎间盘脱出,经常腰酸背痛。一想起他,我就心疼。”

张青玉(娄底市大科小学退休教师,61岁)说:“我是8年前看高血压病认识胡医生的。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说话和风细语,特别耐烦。他看病与其他医生不同的是,除了问病情做检查开处方外,还免费赠送他印发的保健资料,为每一个病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追踪服务。比方说,你有两个月没去他那里看病,他就会打电话给你,问寒问暖、问病痛、问血压。我每周去胡医生诊室看一次病或量一次血压,有时忘了带病历本,不要紧,他打开电脑,病历就出来了。我不止一次看见胡医生背着瘫痪病人去住院,抬着重病号去做检查,坐轮椅的患者陈继醒、李国华来医院看病,不方便上楼,胡医生就从二楼诊室走下来为他们看病。有的患者离开娄底去外地,买不到原来的药,打电话给胡医生,他就买好药邮寄过去,不怕麻烦。这两年胡医生过得很不顺,父母去世了,家也散了,单身一人,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大,眼看着他又黑又瘦,我们很着急。怎么表示我们的心意呢?我买了两斤好毛线悄悄织一件毛衣。织了几天,被五位女病友发现了,都要参与进来,表表心意,我们五个人,你一针,我一线,织成了一件暖暖和和的毛衣。春节前,我们约好来到胡医生的诊室,将毛衣给他穿上。我们说:胡医生,你父母不在了,我们病友就是你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胡医生流泪,我们也跟着流了泪。他把我们当亲人,我们也把他当亲人,这才是和谐社会的医患关系……”

胡卫民心声――“有人说我抢病人,影响了医院,影响了同行的利益。他们不理解我,我很苦恼。但思来想去,我觉得自己没有错。医院是白衣天使救死扶伤的圣地,而不是你争我夺的商场。改革也好竞争也罢,衡量的标准应该是看谁的服务态度好,谁的医疗水平高。如果说医生真的是为了抢病人,方便了患者就医,减少了病人开支,有利于人民健康,难道不是一件大好事吗?三国名医董奉,救活了一个被人误以为死去了三天的病人,分文不取,只求在他家周围种几株杏树,以杏子换粮食,周济贫困百姓,‘杏林’因此成为医德的代名词。古代医生都信奉这种‘杏林精神’,作为现代医生更应该以服务人民为荣,服务大众健康为荣,以损害患者利益为耻。”

“出风头”的医生

走近胡卫民,我终于明白什么叫做:墙内开花墙外香。

4月3日晚7点40分,娄底市公安局钢城分局三楼会议室座无虚席,胡卫民主讲的“释放压力,保卫健康”的科普讲座正在进行。

胡卫民说:“警察,作为人民安居乐业的守护者,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面临着高强度和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身体严重透支,‘革命本钱’亮起了红灯,成为英年早逝、亚健康发生率最高的人群。这次你们分局全体干警参加了健康体检,平均年龄40岁,检查结果72人有278项异常的健康指标。只有一个属于完全健康人。”

一个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三大战役:疾病防治战役、压力释放战役、心理调整战役。五条军规: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转移压力、释放压力――胡卫民在讲座中提出了人民警察健康保卫战的全新认识。

就在胡卫民作科普报告的同时,一些网站的帖子还在不断被点击:“胡卫民以前搞科普出风头,现在揭黑幕,出了更大的风头,还是干点实事吧,老弟!”

讲座结束,干警全体起立,向胡卫民行注目礼。

这是胡卫民8年间在社区作过的第369场健康科普报告。

自1998年初开始,胡卫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在娄底市电业局,军干所,娄星区各机关单位,双江乡小田村、白溪镇卫生院、湖南省人文科技学院、金竹山电厂、恩口煤矿等单位开展科普咨询,举办健康讲座,听众超过10万人次。

林蒲田(娄底机电工程学校原校长,全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70岁)对我说:“我认为胡卫民是一个好医生,不仅因为他会看病,更重要的是他做了很多别的医生不愿意做的事情。有人尊敬我这个科普怪人,写怪文章,种怪蔬菜。我更敬佩胡卫民这个科普狂人。我虽然发表了2600多篇科普文章,出了几部著作,但胡卫民不仅编著10多本健康教育教材,还自费印出来发给了老百姓。胡卫民看到我家有个特色植物园,种了十几个国家的70多种蔬菜,很羡慕。我说,我更羡慕你胡医生,坚持八年搞了一个无病痛健康社区,6300多人是你的服务对象,因为你的辛勤劳动,使社区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脑中风下降了45%-52%。我是胡卫民的病人,也是胡卫民的伙伴,因为科普,我们有了共同语言。有人说科普只是小儿科,小儿恰恰是民族的未来。不重视科普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会吃到苦头。我准备与胡医生合作开展用绿色蔬菜调治高血压的试验。春天的蔬菜绿油油,我们的友谊才开头。”

从医院科普、社区科普、农村科普一路走来,胡卫民感到一个人通过科普讲座的方式,一次只能让数十人或数百人受益,而网络却没有地域的限制,甚至没有国界的限制,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健康的福音。2003年8月,他建立起非盈利的《中国高血压患者之家》网站。在网上普及科学实用的高血压健康知识的同时,推广既经济又有效的高血压防治方案,为全国的高血压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平台,包括电话咨询、短信息咨询、留言咨询、论坛咨询等形式。

来自北京的网友土库曼说:“过去,我要下很大的决心才能到医院去看一次病,排队、挂号、候诊、看病、化验、取药,整整一天的时间就没有了。最让我心烦的是,花了一天的时间,本来有很多问题想向专家请教的,结果我病情还没有说完,专家的处方就开出来了。有民谣为证‘挂号起五更,排队一条龙,候诊几小时,看病五分钟,病人提意见,专家头扑楞’。当然,一上午要看二三十个病人,专家也有专家的难处。因为看病难和工作忙,我的血压一直控制不理想,自从上了胡医生的网站,我的血压得到了满意的控制,过去每个月,要花400元,现在少了一半,心理也好了很多。因为在网上向胡卫民医生咨询提问,总是能得到细心的指导和解答,为我们上班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我庆幸通过网络找到了一位可以信赖的医生。”

“生态洗血降压,三个月告别高血压”,“高血压可从此摆脱降压药”……让人怦然心动的某些药品和保健品广告,频频见于全国各地的大小报端。真的有那么神奇吗?中国高血压联盟主席刘力生教授说得好:绝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终生服药,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位叫张松明的网友,轻信某权威研究中心网站上“三疗程完全治愈高血压”、“不反弹”、“无效退款”的广告,花了7000多元,血压越降越高。对此,胡卫民在网站上揭露损人利己的高血压虚假广告,告诉群众如何识别,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每天访问量达3000-5000人次。去年3月至今年3月,胡卫民白天在医院看门诊,晚上看网诊,在网上回答网友的各种健康咨询问题,一年下来回答3600多个问题,一共有105万人次访问网站。

曾益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说:“我和胡卫民是南华大学的同学,在同一个队搞的临床实习。他在大学是团干部,当过三好学生,还是年级的小提琴手、跳远冠军。毕业20年我们一直都有联系,我感到胡卫民是一个有远见、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医生,他有一些先进的医学观念,希望能够做到治疗、预防、科研和科普并重。他开发的门诊单病种管理数据库,不但积累了大量的科研素材,还对门诊病历的科学化系统化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他精心建立的社区心血管病防治网络和科普网站,为将来的社区医学模式摸索了一条新的路子。近些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大力倡导预防为主的观念,美国、日本等国在这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使肿瘤、心血管病之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有明显下降。目前老百姓看病贵,还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疾病预防的意识淡薄。等到癌症发展到了晚期,等到心血管病发展到了脑出血、心肌梗塞、尿毒症,不仅治疗效果差,而且治疗费用大,看病能不贵吗?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胡卫民的工作没有受到足够的支持和肯定,在他的脸上很难看到大学时的风采,我想他是太累了。希望他能够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胡卫民心声――“我常常思考:为什么医学飞速发展,而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不是减少了,而是越来越多?为什么现代人挣的钱越来越多,离健康却越来越远?为什么中年人、青年人过劳死的悲剧频频发生?难道人们因为对医学科学知识的忽视,就该付生命的代价?不能,绝对不能。我要用我沙哑的喉咙去喊醒他们。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医学防治知识教给患者和老百姓,让他们不得病或少得病,这样可以不去医院或少去医院。医院的生存发展又与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息息相关。是不是可以说,我越努力越有成效地做健康教育,医院和医生的收入就越少,这个逻辑让我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难怪一些同行老说医生从事科普教育,是不务正业、是出风头。我也有过打退堂鼓的时候,但每当我面对患者期待的目光,听到他们热烈的掌声,我又重新振作起来。既然我选择的是一条不归路,无论多么痛苦,我也义无反顾。”

“不清白”的医生

2005年1月,医院来了一个调查组,调查胡卫民反映的医疗腐败问题,可令胡卫民伤心的是,一个调查员这样问胡卫民:“你40岁的人了,还不清白(湖南话指愚蠢),人家不敢说,你来充什么好汉?”

2006年1月15日晚上10时,胡卫民的电话响了起来,胡卫民拿起话筒,里面传出一个恶狠狠的声音:“胡卫民,你为什么还不滚蛋?你有点‘发宝气’,不应该当医生,应该去当精神病院的院长!”

“不清白”、“发宝气”的指责,起因都是胡卫民举报医院的医疗腐败。

“其实我也拿过回扣。”胡卫民对我说起一件事情来:“2002年春节后的一天,一个20来岁的女孩子走进诊室,把一个信封塞进我抽屉。我打开一看,装着180元钱和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种治心血管病药物的药名和‘60盒×3元’几个字,还有一个手机号码。我知道这是医药代表送来的回扣。第一次正面接触回扣,仿佛手里拿着一块烧红的木炭,打算第二天就还给这位医药代表。可一连十来天都没有见到她。我就打这个医药代表的手机,约她在办公室见面。她来了。我把信封还给她,她却哭了。告诉我她来自农村,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工作,好不容易当上医药代表,每个月要完成1000盒的推销任务,否则就要走人。她说其他医生都在拿,希望我也帮帮她,多少给她完成一点。我收下了这个信封,后来我又收到一个信封。我用这两个医药代表的回扣印刷了一些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免费发给病人。当时我想,反正没有进我的口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后来又有多位医药代表来找我,我才从梦中惊醒。现在回扣之风盛行,我这样做不是助长了这种风气吗?接受药品回扣既违背了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神圣的誓言,又违反了卫生部的有关规定,我再也不能收了。2004年2月,我在诊室的墙壁上贴上了‘医药代表请勿入内,本人拒绝吃回扣’。这一招果然灵,医药代表不再来找我。当年6月,我所在的科室买了两台几万元的医疗设备,厂家和销售公司硬要给我5000元回扣,我全部上交到有关部门。我因此得罪了人,因为有些科室买了同样的设备,而他们没有上交回扣。要说我不清白的话,我第一次拿回扣的时候确实有些不清白,后来我是越来越清白,最后站到行业潜规则的对立面去了。”

72岁的黄卫才是娄底市政公司退休干部,他对记者讲起一件事情来:“2004年7月,我的农村亲戚杨富金住院治疗不见好转,在胡医生这里看病,花很少的钱就诊好了病,非常感激,就用大红纸写了一封感谢信,热热闹闹送到了医院办公室,希望能够贴出去。信是对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写的:‘在如今这种经济潮流里,像胡卫民这样不被金钱熏染,对每一位病人不分贫穷富贵,如亲人一般细心的人,实在难得。我们对胡卫民医生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也对您们医院领导班子培养出来这样德才兼备的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过了3天,我们又去医院,却没有看到贴出来,就去领导那里问个究竟。结果,在院领导的办公室里看到了我们的感谢信,已经被当作垃圾扔在了墙角。我们的红纸不值钱。我们辛酸地走了。胡卫民医生受老百姓欢迎,不讨领导的喜欢。搞不清白,这是什么道理?”

胡卫民心声――“如果我不站出来抵制医疗腐败,就不会有人骂我‘不清白’和‘发宝气’了。我与医疗腐败的对立绝不是个人的恩恩怨怨,而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多年前,娄底市中心医院是‘娄底市人民医院’,如今名字改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改,更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你也看到了,医院许多人与我保持距离,在娄底某些人眼里我简直是一个‘麻风病人’。一些过去找我看病的市级领导也不来找我看病了。我实名举报医院的医疗不正之风已经一年多,证据确凿,调查组也来过了,但是,有关部门几乎没有人说我做得对。相反,唯一公开站出来支持我的医院原纪委书记在医院整改的关键时候,被调动工作。河南开封一家医院派人来娄底邀请我去当院长,有时我想,既然在这里干得艰难,不如离开,到欣赏我的地方大干一场。但我又舍不得苦心经营了8年的防治网络,舍不得6000多个熟悉的病人。”

负债的医生

我在娄底采访胡卫民期间,发现胡医生电话特别多,哪怕是双休日,平均每小时也有5-10个电话。有一次胡医生正在回答山东一位患者的咨询,腰间和上衣口袋里,又有两串电话铃声响起。胡医生身上竟有三个手机――一部小灵通、一部139的手机,一部133的手机。

我好奇地问:三部机子,费用不少吧?胡卫民告诉我,买三部手机是为了省钱。去年他的手机话费高达9702元。

4月1日晚上11点40分,胡卫民还在网上回答网友的健康咨询,一位网友问他,做一个胡医生这样的网站需要多少费用?答:开始大概一万元。以后维护每年四千元。我问胡医生:你去年又新开发了一个网站,加上你的手机费用已达到两万元,你的工资够用吗?

胡医生回答说:“当然不够。我一年的全部收入是2.4万元,我是借钱办的网站。”我有些将信将疑。

第二天,我在胡医生的办公室见到他的助手,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谭旭林。

谭旭林说:“胡老师的开支很大。病人多,加上科普、科研工作,胡老师自费请助手协助工作已经4年,我就是其中的一个,每年光付我的工资就要5000元。我见过胡老师的工资表,每月基本工资加各种补贴共1800元。每年的门诊病人约6000人次,每月奖金只有200元左右。我问过胡老师的开支情况,1/4发助手工资,1/4是个人的生活费,1/4支付儿子的学费生活费,1/4交电话费。工资就用完了,还要为患者打印健康处方和其他科普资料。你看办公室的这台打印机就是他自费买的,去年印了3000册心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和社区医学科普讲座汇编,他能不借钱吗?”

谭旭林接着说:“胡老师平时是很节省的。熟悉他的人发现,近两年胡卫民没买过一件新衣服。去年冬天,整整三个月穿的都是同样一件黑色灯芯绒旧西装。他不嗜烟酒,经常吃方便面。去年四月去长沙参加学术交流会,胡老师去了省肿瘤医院旁的一家私人旅店,每晚20元,一住就是四个晚上。他的小灵通是在自己网站上和办公室向全国公开的咨询服务电话,接电话不要钱。一部139的手机,已经用了8年,打电话接电话都要钱,去年的话费高达9702元。今年元旦胡卫民又办了一部133的手机,200元包月,可以接打800元的话费。而且预交2400元可以免费赠送一部手机。一家制药厂找到胡老师,想在胡老师的网站上打个药品广告,承诺给胡老师5位数的报酬,但他拒绝了。到现在,胡老师已经欠了朋友3万元的债务。这世界上恐怕没有谁不爱钱。十多年来,没有谁来管他,不准他赚那些只要稍微狠点心就可以轻松到手的钱财。可是他管住了自己!想刚毕业时,暗暗发誓要做德艺双馨的医生,为病人省钱。可一踏上工作岗位,在大环境的熏染下,我们心中的准则换成了‘治好病,赚大钱,一个都不能少’。其间转变速度之快,超乎想象。而且没有半点不安。想起网上的一段话: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医疗体制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在这种制度下,医生有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但是我们不能回避‘道德水平’,将责任完全推向制度,并成为自己不道德行为的借口。要在利益面前坚持按自己的良心来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胡医生是我们的榜样。我今后要做一个像胡老师这样的好医生。”

胡卫民心声――“我的一些同事有了自己的小汽车,但我心里没有什么不平衡。有人说我有这么多的病人资源,不好好利用是傻瓜,有人甚至在网上开导我,‘红包有理,回扣无罪’。但我以为,医生不是一个赚钱的职业,而是一个赚心的职业。我不开大方子,不拿回扣,目前在经济上我是负债了,但在良心上我没有负债。就是倾家荡产也要把我的网站维护下去,把我的科普坚持下去,因为,事业是我的命根子。”

大学毕业初当医生的胡卫民踌躇满志,充满梦想。

如今的胡卫民愁眉紧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