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巡礼交大工程馆

2006-04-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炯 我有话说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大学分为三类:国立大学、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质量最好的国立大学。交大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伊利诺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相关系科为蓝本,改进课程设置

,强化了实验、实习、设计、计划和专家演讲等教学环节,显著地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1930年交大建立科学学院,1931年建立管理学院。其时,交大兼有理、工、管学科,被誉为“东方的MIT”(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今年,交大迎来了第110个华诞,有着75年悠久历史的交大工程馆,依然格外醒目。从历史价值看,该馆是培养科技英才的摇篮;从人文价值看,校友钱学森等大科学家最早走入该馆;从建筑艺术价值看,该馆在上海近代建筑史上有显著地位,是艺术装饰风格的早期代表,其设计者是国际建筑大师邬达克。

上世纪30年代,交大因教育发展所需,申请建造工程馆。得到铁道部批准后,由张元济、王清穆、唐文治、蔡元培和陆梦雄等老校长以及校友会多方募集建设资金。1930年12月20日动工建设,由上海滩实力雄厚的营造厂馥记公司承办。

工程馆以二层为主、局部三层,平面呈“口”字形状,中有内庭院,原称博物院。当时,工程馆是多功能建筑,一层是锅炉房、机械、水力、金工、材料、电气和标本等实验室,二层是教室、绘图室、演讲厅、仪器室、模型室和教授休息室等。自此开始,这里忠实地记录了近现代工科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932年1月工程馆竣工。落成时本应举行盛大典礼,但没有举行,因为一个关系到民族命运的重大事件――“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交大师生投入到团结救国的洪流中,“不抵抗无以为人,不抵抗无以救国”,共同表现出巨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直到1933年3月30日的37周年校庆,交大补办了工程馆的落成典礼,并同时举办了《工业铁道展览会》,主题为国防、工业、交通和教育,展出新成果以推广先进技术。交大师生亲自动手在校园内修筑了一条环行小铁路,有电动火车、车站和执行站长。火车行驶的生动场面引起了国人的兴趣,盛况空前。《工业铁道展览会》以民族工业新产品为主,支持了抗日爱国工作。交大工程馆内浓厚的科技氛围,还吸引了国际著名学者的关注,1933年12月,无线电发明家古列尔莫马科尼勋爵夫妇在工程馆博物院,亲手把马可尼天线铜柱竖立于草坪上。1937年5月,诺贝尔奖获得者、量子物理学奠基人波尔在工程馆作了主题为《原子核》的学术讲座。

交大工程馆的总体建筑艺术形象充满力度,富有阳刚气质。其造型手法有独特之处,外立面颇能反映出邬达克的设计功力。因教室需要大面积采光窗,故邬达克在设计时把窗放大,窗间墙饰有断面呈“山”形的装饰肋,呈现出刚劲挺拔、强烈向上的力量。后门构成三个砖砌的火焰形尖券,这种哥特式的火焰形尖券是历史母题的余韵,反映出邬达克对形式美的娴熟把握。

后来,交大又对工程馆进行了环境整治,在内院种植灌木、草坪,增加铺地、花坛、灯柱和坐椅等设施。馆内曾聚集了许多交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在这里诞生过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

今天,工程馆早已是象征上海交通大学历史传统的标志性建筑,周围有容闳堂、哲生馆、话务馆和新上院等老建筑。工程馆前方,矗立着交大百年校庆时建立的“灵石”纪念碑,上面镌刻着8个闪闪的金字,仿佛在讲述着昨日、今朝和未来――“巍巍师门藏龙伏虎”,我想,这是对交大工程馆最准确的解释了。

本文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