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在现代化进程中审视毛泽东

2006-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梁柱 我有话说

中国近代历史上数次现代化尝试终归失败,原因皆在于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通往现代化的道路,这是郭根山教授在其新著《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道路》中提出的主要观点之一。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的保证。找不到谋求民族独立的正确道路,富强

的目标便不能实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他们记取了历史的教训,开辟了一条先谋求民族独立、创造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尔后再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之路。

作者以新颖的角度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纳入世界现代化总体进程加以考察与分析。以世界现代化进程为参照,系统地研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这在目前学术界尚不多见,因而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创新性的工作。

本书的学术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以翔实的资料和独特的学术视角为我们再现了毛泽东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艰难选择和不懈探索的历史进程与理论建树,而且还在于作者对学界认识不一的赶超战略等重大问题提出了独到的学术见解。譬如,作者认为,赶超战略是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和地区在政府主导下的有意识的、以赶超先进国家为目标的一种宏观规划,其本质在于强调战略的目的性和赶超意识,而不在于实现赶超战略的手段,无论是重工业优先发展,还是比较优势,抑或是进口替代,都不过是策略和手段而已。战后,发展中国家尽力追赶发达国家,但残酷的事实却是它们与追赶对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如果放弃追赶的努力,那只有自甘落后。后起国家选择社会发展战略的原则是目标优先,而不是模式的完美。模式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的。中国在实施超越战略过程中曾经出现的指标单一、急于赶超的错误,说明我们还没有完全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急于求成的行为又破坏了人们对赶超战略的信心,扭曲了人们对赶超战略的认识,实际上也降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准。我们必须把纠正赶超战略中的错误同赶超战略本身加以区别,而不能因为纠错把正确的东西抛弃掉。认真总结这一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毛泽东与中国现代化道路》郭根山著中央文献出版社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