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做客瑞士葡萄酒农家

2006-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日内瓦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瑞士葡萄种植业已有千年历史,与法兰西葡萄酒文化一脉相承。从日内瓦沿莱蒙湖北岸向东直到阿尔卑斯山脉腹地的瓦莱州,葡萄园似梯田般错落有致地排列成片,这里就是瑞士著名的葡萄酒基地。从日内瓦驱车东行40多公里,就来到了葡萄酒农巴库家所在的费什村。

巴库住在一座拥有百年以上历史的老宅里。楼下是售酒

和品酒的商铺,楼上为家人居住。巴库在村里还有一座现代化的私人酿酒厂。另外他还在村头租了一座古酒窖,用来盛放正在发酵成熟的葡萄汁。巴库今年50多岁,说话面带微笑,天生的活泼性格。巴库夫妇有3个女儿,大女儿已大学毕业,另外两个女儿在附近的农村中学读书。他们的家庭收入处于瑞士的中上水平。巴库觉得虽然不算太高,但生活非常幸福。

巴库的先祖来自意大利,一直以种植葡萄为生。巴库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余公顷的葡萄园和家庭酿酒厂,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现已成为当地经营很成功的葡萄园主,特别是“和平鸽”品牌的葡萄酒在当地小有名气。巴库说,在父亲经营时,每年只能生产2万多瓶葡萄酒,销售以散卖为主。他接手后,又购买了一些葡萄园地,现在可年产酒10万多瓶,品种达十几个。所以他的顾客群中不乏酒店和企业大户。巴库在经营过程中精打细算,平时仅雇用几名工人,到收获季节再雇一些临时工。

作为当代葡萄酒农,巴库认为在经营理念和手段上都应跟上时代潮流,需要随时了解消费者需求,根据市场变化不断推陈出新。瑞士葡萄酒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物价、高劳动力成本是葡萄酒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巴库说,瑞士的农民和葡萄种植者可不是“大老粗”,他们大都接受过专业培训。巴库年轻时在职业学校学的就是酿酒专业。他的工人也都接受过葡萄种植和酿酒的专业培训。对那些来自外国的临时工,他则手把手地教。巴库的口头禅是“干什么都不能不讲科学”。

在注重技术的同时,巴库也注意加大推销力度,占领市场份额。巴库说,他的上辈人注重的是生产,而他则将绝大部分精力用于营销。他把葡萄园的管理、财务等工作交给夫人打理,自己则全力从事产品推销。他带上整箱的酒参加瑞士各地举办的专业博览会,给老客户优惠价格,请新顾客免费品尝,并在媒体上做广告。巴库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巴库的品酒室里,有一位客人就是经瑞士最著名的“罗莎饭店”老板介绍而来的。

瑞士从事农牧业和葡萄种植业的人不足全国人口的3%,而且在进一步减少。巴库说,30年前,在瑞士还可以比较容易地分辨出城里人和农村人。但如今,随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城市和农村差别已经微乎其微,农村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城市。费什村方圆5公里之内有诊所、学校、影剧院、银行、商店,向西40公里是国际都市日内瓦,向东20公里则是奥林匹克之都洛桑。虽然费什村是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但村里的年轻人还是愿意到城市工作,因为那里机会比较多。费什村有700多名居民,但像巴库这样从事农作物种植和葡萄种植的不到百人,村民们大多居住在乡村但在城市工作。

巴库的大女儿已决定留在洛桑工作,另外两个女儿将来是否愿意留下还很难说。不过,巴库并不悲伤,他准备将来对自己的葡萄园和酿酒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将部分股份转让给自己的雇工,由他们来“继承”自己的产业。巴库相信,只要有热爱葡萄酒事业的人接手,“和平鸽”就能永远自豪地飞翔在蓝天。


图为瑞士葡萄园景本报记者刘军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