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追求卓越

2006-04-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袁祥 中国妇女报记者 代刚 我有话说

“法官以服从法律为天职,以违法审判为耻辱。”在庄严的国徽之下,在鲜红的国旗面前,杨玉兰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4月6日,春城昆明,阳光明媚。杨玉兰的脸上,也洋溢着明媚的阳光。这一天,最高人民法院和云南省委在昆明联合召开大会,隆重表彰荣记集体一等功的昆明中院。

一等功,昆明市中院几代法官追求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当杨玉兰从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姜兴长手中接过集体一等功牌匾的时候,她的300多位同事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共享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表达出对率领他们赢得一等功的女院长的敬意与祝贺。微笑写在杨玉兰的脸上,激情在她的心中不断涌动。杨玉兰在会上发表感言,显然很激动,声音有些哽咽,还夹杂着些许沙哑。但在殊荣面前,她却异常冷静:“荣誉是圆形的跑道,又是终点又是起点。”

改革者杨玉兰

一等功。这是六七年以前正处于低谷中的昆明市中院的干警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杨玉兰担任昆明市中院院长六年后成了现实。

2000年3月14日,51岁的杨玉兰被任命为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代院长。“说实在话,自从2月23日省委领导找我谈话知道要调往中院后,我的思想斗争一直很激烈,心情犹如前一段天气那样,总是阴一阵晴一阵,丝毫没有半点所谓‘升迁’的喜悦。从个人角度而言,我完全可以顺顺当当、平平稳稳地在省法院做官、做事,又何必到昆明中院来找辛苦、担风险呢。”但自从与中院的同志接触后,杨玉兰被干警们爱法院、求进取、想干事的赤诚之心感动了。

于是,怀着“背水一战”的悲壮,杨玉兰走马上任。

杨玉兰是在一些人的质疑声中到昆明中院履新的,“我来做院长,同时又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女同志,难免被用来与昆明中院曾经的辉煌进行比较。但时间才是最好的检验,我相信我不会辜负这个新的岗位。”

“尚法”是杨玉兰坚定的信念。“尚法”的牌匾悬挂在审判委员会会议室的入口处,它时时刻刻提醒着每一个走进这里的法官。

几年后,杨玉兰认为当时的这些话有壮胆的成分。但其中也有坚定的信心,因为此前杨玉兰曾有过几次成功扮演救火队长角色的经历。1983年,刚刚在云南省高院工作三年的杨玉兰在机构改革后担任研究室副主任的职务。1987年当时的办公室主任被免职,杨玉兰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1995年,经济庭庭长又出了问题,杨玉兰又被任命为该庭庭长。四年后,杨玉兰将云南省高院经济庭带成全省先进单位。随后,杨玉兰被调到政治部任主任,在政治部主任的任上差三天就满一年的时候,杨玉兰被调到昆明中院救火。

上任伊始,杨玉兰就与党组一班人举起了改革的大旗,首先进行的是审判长公开选任、还权于合议庭的改革。

2000年7月,昆明中院第一次通过公开选任的方式,产生了37名年轻有为、学历层次高的审判长,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29岁。杨玉兰视这次选任为“营造知名法官、培养知名法官的途径”。

一系列配套运行的制度相继出台,理顺了合议庭与审判庭和审判委员会的关系,建立了以审判长为核心的合议庭负责制,实现了“还权于合议庭”。“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加大了审判长和合议庭的权力后,按照我们法官现有的素养,他们会不会滥用手中的权力呢?”记者问杨玉兰。杨玉兰说:“绝对的避免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有很多制度、纪律、要求等,但是我不敢保证有少数、个别的法官在审判权交给他以后,不会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但是,至少这五年来,我们中级法院没有发生过。但在适用法律上,个别的案件有点差错,被上级法院改判这是很正常的。法律为什么要规定两审终审?其意义就在于允许法官有适度的错误。我们现在要追究的是法官主观上的严重不负责任,主观上的明知故犯,主观上的违法乱纪。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办的错案那是一定要追究到底的。还权于法官是有很大的风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这个风险就不搞改革,就不做事。我们要靠机制和制度来制约法官,使他们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2001年4月,昆明中院又大胆推出了审判委员会改革。“审委会本是法院最高的一级审判组织,但以往更多体现为一种行政待遇,只要是院长、庭长,不管你有没有法律知识、审判经验,都要进入审判委员会,这样的机制,不可能保证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准。”杨玉兰回想当初的改革动因时说。改革直指多年的积弊,目的是要使审委会的面貌焕然一新。

讨论案件时,不允许只说赞成或者不赞成,必须要说理由;上报案件的法官,如果不提出自己对案件法律适用的分析,审委会不讨论;形成民主、公开、平等的讨论案件的氛围,主持人末位发言;实行专委会制度,审委会下辖刑事、民事两个专委会,有分有合、繁简分流,以提高审委会效率……

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昆明中院审委会的工作重心逐渐从重点讨论个案,向总结审判经验、制定审判制度、加强审判指导转移,实现了审委会角色由“错位”向本位的转变。

2002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又出台《规范执行工作实施办法》,以八项执行改革举措促进了执行难问题的有效解决。“这些年来,我心里时时忧患的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个别法官可能滥用职权,违法乱纪,违法裁判。所幸的是从新世纪到现在我们还没有发生过一起。”杨玉兰说,这有赖于他们在全国法院中率先建立了四个监督机制。这四个监督机制是:一、以立案庭为主,建立审判流程管理中心监督机制;二、以审监庭为主,建立案件质量评查管理中心监督机制;三、以纪检监察为主,建立案件差错责任追究中心监督机制;四、以政治部为主,建立岗位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中心监督机制。“四个监督中心机制实现了管案、管事、管人相结合,用监督制约机制促进审判质量的提高,确保司法公正。”2004年6月,最高法院在昆明召开全国法院审判监督经验交流现场会,昆明中院的建立四个监督机制的经验得到肯定和推广。这让杨玉兰深感自豪。一项又一项的改革创新,使昆明中院的许多工作都走在了全国法院的前头,也使杨玉兰赢得了改革者的名声。

“陀螺”杨玉兰

“在获得一等功荣誉后,我可以斗胆地说:能够把我们昆明中级法院建成有现代化气息的规范化法院。”杨玉兰常说,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事业如峰回路转,唯有登攀。她认为,聪明人要盯住前面的目标,做事的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其实,已经57岁的她要将昆明中院建成有现代化气息的规范化法院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人,在为事业奋斗时间上已经不太宽裕了。到我这个年龄,按照很多人的想法,可以歇一歇、停一停,坦率地说我也有过这样的想法,”

杨玉兰从1980年调到法院系统后已奋斗了20多年,“我真的觉得自己太辛苦,付出太多。这份职业,这份工作,容不得有半点粗心、半点懈怠。但我热爱审判事业,热爱法院,热爱昆明中院每位法官和干警。尤其是我在昆明中院工作这六年,亲身感受到这支年轻的队伍对法律事业的忠诚,对团队的热爱,对奋斗的追求。即使在前进的风雨和挫折当中也没有失去这种热情,我觉得面对他们没有任何理由退缩,也没有任何理由松懈下来。”

“我觉得唯有困难,才显其成功;唯有困难,才显其才干;唯有困难,才能够显其生存的价值。”杨玉兰经常开玩笑说,自己就像“陀螺”。“大家越是信任我,越是尊重我们党组,大家越是对审判事业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这个‘陀螺’被他们抽得越来越快,转得停都停不下来。所以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我的权力是有限的,责任是无限的,而且面对这个队伍、事业,我只能把它努力做好。”

到昆明中院工作6年多时间里,杨玉兰从没有完整地休息过双休日和节假日,因过度劳累引发病重住院4次,但住院期间,没有一天放弃过工作。杨玉兰的敬业与执著影响着昆明中院的每一位干警。副院长杜晋明在家中老母病瘫的情况下,从未因此而影响过工作;另一位副院长马豫昆在儿子猝然病逝,精神和身心受到沉重打击的情况下,匆匆处理完后事就立即投入到重大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中。

杨玉兰的干劲与激情时刻感动和激励着全院干警,他们将感动化为工作激情。一天早晨,在检查法官是否按时开庭的时候,杨玉兰看见一个法官在门口悄悄地抹眼泪,“我就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抚育他十几年的祖母早晨去世了,但因为开庭而无法回去处理后事。当时我也流泪了,开完庭我就安慰他,并给了两天假让他回去休息。还有一个年轻的书记员,第二天就要分娩,但晚上九点多了,还在装订卷宗。桌上还放着三份法律文书,她告诉我,要将卷宗装订完、文书核对完才能离开。还有一名青年法官第二天要做新娘,但当天还在加班合议写判决。我觉得我们的法官太不容易了。如果不是亲自接触到,我不可能知道这些感人的情节……”

歌手杨玉兰

“我觉得最大的欣慰是我在昆明中院最困难的时候来的,不是在昆明中院最辉煌的时候来的。六年间,我和全院干警同呼吸共命运,牵手同行的这份感觉非常温暖……”

这种感觉使得杨玉兰非常喜欢苏芮的《牵手》:“因为爱着你的爱,梦着你的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杨玉兰说,这首歌颂美好爱情的歌,旋律和歌词都能表达自己刚到中院时的心情。

杨玉兰最喜欢的第二首歌是电视连续剧《大法官》的主题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首歌太能体现我们法官为了公平和正义,无怨无悔的那种追求和奋斗。

第三首歌是《一剪梅》: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冷冷冰雪不能淹没……“我爱我们的同事、集体、法院。我内心就想着营造这样一种人人都真情相处、团结友爱的氛围。”在全院大会上,杨玉兰经常对干警说,家庭和事业是双行线,缺一不可。她希望每一位法官都要爱自己的丈夫、爱自己的妻子。“没有亲情、真情,事业再辉煌也是白搭,家是讲爱的地方。歌词中的‘爱我所爱,无怨无悔’是我们法官们对事业追求的真实写照,也是我们追逐美好爱情的内心独白,因为我们也是人……”

每每有一展歌喉的机会,杨玉兰都会选择《牵手》《大法官》主题曲和《一剪梅》这三首歌。每每曲终之时,杨玉兰都是泪流满面……

女人杨玉兰

“我是一位女性,肯定或多或少受传统观念、自身的制约,但是,省会中院的一把手在处理事情和管理时一定要果断。我虽然不漂亮,却可以用女性的温柔善良体贴细腻等优势把工作做好。”

曾经有位男干警因为人事问题找杨玉兰“诉苦”。正忙着加班赶文件的她不忍拒绝,但手头的工作又非常紧急,无奈的杨玉兰还是耐心地听完了他的苦诉,“你三十八岁,我五十多岁,我是女人,你是男人。我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我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案件怎么办,队伍如何带得好,如何使干警们的工作餐吃的更好。这些困难我能解决的都会尽力解决,但是人的问题、关系协调的问题必须由你自己做。天字出头为‘夫’,男人不能叫苦,男人生来就是要做事的,女同志叫苦还可以理解。我跟你说,心有千千结,但不能打死结,要死中求活,要打活结,要想得开。圣经说感谢折磨我的人,我就觉得态度决定一切,挫折就是财富……”

原本一个苦瓜脸在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乐成了一朵花,其实这朵花不是乐开的,而是内心的。后来,这位干警逢人便说,“以后可不能随便找院长说困难,男人在她面前很有‘挫折感’……”

干警们给杨玉兰的不全是苦水,还有玫瑰,“我最感动的还有2004年、2005年的情人节,都有一位同志送给我一束花。第一次是黄玫瑰,第二次是白玫瑰,我曾小心地翻遍所有的花瓣就是没找到留名或字条。虽然不知道是谁送的,但我很感动。”

去年杨玉兰被有关方面授予杰出女性奖后,很多干警发短信祝贺,“当时,他们都不把我当院长了。有的在短信中说,‘你是最美的女性’;还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拥抱我’。我想这个人可能是个男干警,他不留名字,我也没法拥抱他呀。”

其实,杨玉兰的家人也很少能够得到她的拥抱与温暖。因此,她非常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每当与家人相处的时候,她总要做上一桌好菜来补偿家人,“业余时间,我会和女儿一起去逛商场、打球,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跳交谊舞。”谈到自己的大家——昆明中院,杨玉兰豪情万丈,而谈到自己的小家,她又变得那么细腻、委婉。

特殊的工作和特殊的环境使得杨玉兰的小家在20多年前就不幸破裂了。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经商的潮头在全国各地兴起。身为政府官员的丈夫选择了经商,而在那个年代法官家属是不允许经商的。在几经劝阻无效后,两人选择了友好地分手。

时代左右了两人的婚姻。两人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相识相爱,又因特殊的政策规定而分手。

一个为自己的使命牺牲爱情和婚姻的女人,她对事业的忠诚是毫无疑问的。杨玉兰经常拿四句话与干警们共勉:励精图治,天平永衡,法魂永铸,再创辉煌!

誓言无声,无声誓言。青春无悔,无悔青春。

57岁的杨玉兰在无悔青春中仍用行动无声地实践着自己的誓言。

清明过后的春城,芬芳的馨香熏得游人醉而忘返;昆明中院内,300多干警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骄傲与自豪之后随即又平静下来了,神圣的使命使然,玉兰清纯、博爱、淡雅的熏陶使然。

昆明因为有了始终吐芳的各色鲜花而四季如春;昆明中院因为有了玉兰的一支独放也迎来了春色满院的盛景。

庄严的昆明中院。在这里,杨玉兰已工作了6个不平凡的春秋。

4月6日,最高法院、云南省委在云南省高级法院为昆明中院举行记集体一等功表彰大会。图为身着勋带的杨玉兰会前与有关领导及昆明中院全体法官一起合影留念。(照片均为本报记者袁祥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