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井冈魂”铸就开放和谐新江西

2006-04-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徐金鹏 刘菁 我有话说

2001年底,一个响亮的口号开始在井冈大地响起——“实现中部崛起”。曾经燃起中国革命烽火的井冈山,再次以“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激励着江西在中部崛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大开放,“崛起”的主战略

瞬间回眸:1996年9月1日,井冈山脚下驶过第一列火车,汽笛声划破千年的寂静;2005年12月28日,赣粤高速公路在这里穿山而过。

数据对比:1988年江西高速公路里程数为零;1999年底为421公里;2005年底刷新为1580公里。到2010年,江西还将新增高速公路1500公里。

述评:高速公路建设是江西迅速发展的缩影,它代表了江西为崛起而致力于大开放的决心。江西是我国唯一一个连接“长珠闽”三个三角区的省份,化区位优势为经济优势,江西的选择就是大开放。

跳出江西看江西,站在全国看江西。以此胸怀,江西先是提出要把江西建成“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沿海港澳发达地区产业、资金、技术梯度转移的承接基地、优良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劳动力输出基地,沿海港澳休闲度假的后花园),此后又进一步确立“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定位。开放型经济成为江西崛起的助推器,江西近年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和人均水平均居中部首位。“十五”期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75.7亿美元,超过此前20年的总和。

工业化,“崛起”之核心

瞬间回眸:2005年12月28日,一卷黄铜色、约头发丝一半厚度的18微米铜箔被拉出浸液,标志着江铜公司正式投产超薄铜箔。这家老牌国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打破了国内高档铜箔市场长期由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

数据对比:2000年江西三次产业比重为24.2:35.4:40.8,2005年比重调整为18.9:47.4:33.7。五年里江西工业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

述评:针对工业经济欠发达的状况,江西在谋求崛起中确立了以工业化为核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江西坚持把壮大工业总量与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办好工业园区,着力培育支柱产业,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江西在有色、钢铁、汽车、石化、高新技术和优势资源精深加工等支柱产业中培育了江铜、江铃等一批优强企业,在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航天航空等领域发展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南昌鸿源数显研发的LCOS数字电视成为国内目前唯一一种掌握了核心技术专利的高端数字电视。

抓产粮,“崛起”讲贡献

瞬间回眸:2004年春耕时节,中央和江西省扶持粮食生产的好政策传到田间地头。在已承包7000亩荒田的基础上,南昌蒋巷镇农民卢国平当年新承包4000亩地,建起了现代粮庄。

数据对比:江西粮食总产从2003年的145亿公斤增加到2004年的180亿公斤,2005年又上升到185.4亿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述评:中部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前些年全国耕地面积减少的背景下,江西以大局为重,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着力于“山上建绿色银行、山下建优质粮仓”,明确抓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不动摇的决心。2004年江西实现粮食总产、粮食种植面积、农民收入三个增长20%,早稻增产总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江西在粮食供应上为国家做出了贡献。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江西先后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试点,更直接有力地惠农支农,并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经营水平,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可持续,“崛起”之原则

瞬间回眸:2003年3月5日,江西省委书记孟建柱应邀走进新华网直播间谈论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网民,孟建柱的话掷地有声:“江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数据对比:尽管江西国内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2003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4070亿元,年均增长11.6%,但2005年江西11个设区市有9个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比2000年增加3个;76.4%的地表水监测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比2000年提高16.5个百分点。

述评:自2002年以来,江西各项经济指标屡屡刷新,但江西毫不含糊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新引进项目,他们设下三条红线: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严重污染环境的、严重影响安全与群众健康的项目不能引进;对已引进项目,规定林木加工项目必须建立工业林基地,已造成污染的企业必须专项治理,一定时期内仍达不到排污标准的必须停产,达不到生产、运输安全的危险品生产企业必须停产。“十五”期间,仅江西环保系统审批拒绝的严重污染型项目就有448个。(新华社南昌4月16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