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2006-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郑作广 我有话说

社会主义新农村千新万新,关键在于是否培育造就成千上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亿万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培育一代新型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靠谁来建设?不管各级政府有多好的政策和多大的人财物力支持,归根到底还是要依靠祖祖辈辈生活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亿万农民兄弟。如果不着力于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激发蕴藏在亿万农民中巨大潜能和无限创造力,再好的优惠政策,再多的人财物力支持,也只能起到暂时的“输血”功能。而依靠农民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双手,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才能变“输血”为“造血”,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从更长远的意义来看,即使新农村初步建起来了,也只能依靠具有高素质的一代新型农民去管理好,去再建设,去不断地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更新更美的蓝图。

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是农民。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发展观,聚焦于农民,着眼于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不断涌现。因此,资金的投入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建设的过程不能只见物质而忽视人的素质培养。新农村建设最终还得体现在亿万农民群众所应具有的新素质、新观念、新精神、新生活层面上。忽略了新农民这个主体,再好的硬件条件,再美的优良环境,也会失去它们建设和存在的最终意义。山新水新天地新,再加上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有知识、有道德、有理想的一代新型农民,才能构成一幅和谐完美、意境高远的新农村山水画卷。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是培育一代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

一代又一代新型农民的培育造就靠什么?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急需,满足亿万农民群众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渴求,成为新农村建设必然选择。

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提高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从全国来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据统计,在全国5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而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仍十分薄弱,这极大地制约了农民群众文化素质教育的提高。加快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满足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虽明显加大并向农村重点倾斜,但离当前国际上对教育投入一般占国家GDP总量的4%―5%的平均水平仍相差甚远,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教育发展的需求仍相差甚远,各级政府还应当在农村义务教育全免费、农村危房改造、农村远程教育、农村学校图书馆实验设备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帮扶力度,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城乡最大的差别是教育差别,社会的协调发展首先要解决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我国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一方面,城市的教育资源要更多地面向农村的孩子,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如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孩子一视同仁,城市各级各类学校减免各种费用招收农村孩子就读等,使更多的农村孩子能够有机会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共享城市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城市的教育资源也要进一步均衡到农村地区,通过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派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轮教等多钟形式,努力办好每一所农村学校,缩小城乡教育差别;三是要加快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进程。一方面要知难而进,扎扎实实完成“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的预期任务;另一方面已经达标验收的县也要进一步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中小学生的入学率和完成率等指标不下滑,努力使农村的孩子都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一个都不少。

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如果说文化素质的提高,给农民兄弟夯实了建设新农村所必需的知识根基的话,那么,农村职业教育的大力推进,将会给农民兄弟在小康的大道上迅跑乃至腾飞插上坚硬的双翅。当前我国农村的职业教育更为薄弱。统计显示,我国2亿多35岁以下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这样的职业教育状况,难以实现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中“生产发展”的首要目标,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首先要提高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坚决扭转对职业教育轻视的旧观念,确立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地位;其次,每一个县都应当办好一所职业学校或职教中心,使之成为农村新技术集散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基地;第三,每一个乡镇至少要办好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让职业教育和培训延伸到乡村群众,使广大农民群众在田间地头就能学会种养的新本领;第四,在农村中小学校中广泛开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实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统教育”,使农民群众和农村的中小学生在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初步掌握一、两门农业新技术;第五,利用农村的中小学校日办“日校”,夜办“夜校”,一校挂两牌,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中小学校各种资源在农村职业教育的应有作用;第六,依托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传播农村致富信息,为农村群众信息服务。

列宁曾经说过,在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里是不能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的。同样,在一个缺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地方,也是难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培育造就一代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正确选择。(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