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文化对外交流“步伐”迈得有多远

2006-04-2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殷泓 我有话说


2005北京美术双年展吸引了68个国家的455位艺术家的489件(组)作品参展。(资料图片)

4月7日“新北京新奥运”大型展览在悉尼奥林匹克公园隆重开幕。4月8日,来自中央民族

乐团的《盛装民乐》在悉尼情人港的海面上奏响。中国民族音乐的无限魅力深深打动了澳洲观众,而这场演出仅是“中国文化澳洲行”活动的内容之一。

3月22日,就在规模盛大的“俄罗斯年”在北京启动的同时,一部来自上海的杂技芭蕾剧《天鹅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剧院成功举行了全球商业首演,5000多名《天鹅湖》故乡的观众被这群来自东方的杂技天鹅征服了。

与此同时,中国也敞开了博大的胸怀,把各国的文化艺术请进国门。意大利文化年、俄罗斯文化年、上海德国文化周、山东马来西亚文化周……绚烂多彩的各国文化在这里与中华文化交流;2005年,以尊重国际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艺术世界为宗旨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的成功举办,更是让各国艺术家近距离地感受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以人为本体,以和为尺度,是中国文化的内核,也是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2005年10月,中美首次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上,中国文化部部长孙家正对美国文化传媒界高层人士如是说。

“走出去”:中国文化巡演于世界舞台

2005年10月底,在美国的最高艺术殿堂――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第一次搬上美国舞台,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长达3个小时的演出中,如潮的掌声时时响起……

在历时一个月的华盛顿“中国文化节”中,京剧、民乐、皮影戏、杂技等传统艺术精品,钢琴、交响乐、现代舞、电影、打击乐、高科技烟花表演等现代艺术形式,以及雕塑展、摄影展、老北京文化市场等文化展示活动,在披挂着“中国红”装饰的肯尼迪中心轮番上场。近40万观众亲临现场,参与了这场迄今为止中国表演艺术在美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

美国的“中国文化节”,只是在世界各国涌动的“中国潮”中的一朵浪花。2005年9月圆满结束的中法文化年,历时近两年,共举办了700多个项目,几乎覆盖了法国全境;2005年10月,在中荷两国政府的支持下,以享誉世界的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为首的30家荷兰文化机构,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文化节,荷兰94家报纸、杂志刊发了270多篇关于这一活动的报道;2006年1月16日,“中国文化周”活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同时,中国青海省民族文化艺术展在墨西哥城开幕……中华文化向世界散发着她的魅力和热忱。

日渐“走出去”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绝妙通道。中法文化年吸引了200万法国公众直接参与。由于法国人学习中文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中国政府在法国成立了“孔子学院”;中法大学合作成立了北航中法工程学院,举办了首届中法地方政府合作高层论坛;法国政府派出了由30多个大区的主席,20多个城市的市长、副市长组成的庞大代表团,形成了与中国地方政府全方位合作的态势。

“请进来”:“和而不同”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舞跃闪动的同时,其“和而不同”的魅力也吸引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云聚中国。

2005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如火如荼地进行。从8000余件送选作品中遴选出来的五大洲的68个国家的489件(组)作品参展。其中,意大利当代艺术特展、俄罗斯当代艺术特展、印象派版画展等特展和序列展接踵而至,让中外观众充分享受了不同的视觉盛宴。

韩国的媒体评论说:“过去一百年来,由欧美艺术支配着世界艺坛。如今有一股新的力量在东北亚崛起,中国因北京双年展的诞生而可以与西方在绘画领域一较高低”。参展的欧洲艺术家称:“传统艺术形式不应由于新媒体艺术的出现而衰落。中国为世界提供了一个支点,倾斜于美国的全球当代艺术,将渐渐由于中国的介入而趋于平衡。”

北京双年展正是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寻求各民族的契合点,广邀五大洲各具特色的传统艺术门类,用当代的艺术表达方式,展现了具有普世性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精神。

“中国艺术界就是请进来、走出去,同五大洲各具特色的传统艺术门类交流,在中外艺术的大展示、大汇合、大交融中,既尊重了各国艺术的地缘特色、又彰显了人类共同的精神需要。艺术家们个性独具地表达着对人类生存世界共性的观照,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艺术魅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表示。

认可:中国人首次领衔国际艺坛

就在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如火如荼地举行之时,在中国合肥召开的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上,中国成功当选为主席国。

2005年9月24日9时,作为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简称IAA)主席的惟一候选人,中国美协常务副主席刘大为成功当选,这也同时意味着,中国成为第16届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主席国。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大国,中国艺术应该在世界上占有重要位置。随着发展,中国越来越需要在世界艺坛拥有自己的发言权,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行国际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共同促进国际艺术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美术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中国美协副秘书长陶勤说。

IAA创建48年来,罕见地将大会的主办权交予新会员。从2002年入会到2005年以新会员国身份承办大会,并众望所归地当选主席,中国美协3年中在IAA完成了“三级跳”,使中国人首次领衔“国际艺坛”,这是中华文化魅力在世界文化领域大放异彩的一个有力证明。

“这是中国在世界顶级美术组织中首次获此殊荣,也是国际美术家们对中国美协为促进与推动当代世界美术交流及发展所作出的贡献给予的充分肯定。”陶勤说。

交流融合延续中华文化精髓

文化部副部长孟晓驷指出,“和”文化是中国“和谐世界”理念的体现,是“和谐世界”理念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更展现了中国这样一个拥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国家的形象和姿态。2005年,齐聚北京美术双年展的艺术家们就已经对中国的“和”文化有了深刻理解。墨西哥雕塑家塞西莉亚表示,“和”是中国的生命哲学,以“和”为艺术灵魂的国度不会威胁世界。法国画家瓦泰尔强调,“和”不仅是中国千年不变的思想精髓,“和平”、“和谐”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种思想。

随着中国文化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这种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也正在并不断为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艺术家所理解和认同。

从今年2月开始,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李白和白居易的绝世佳句,被译成英文出现在具有140年历史的伦敦地铁。而在3月份,华兹华斯和布莱克等英国著名诗人的中文版诗句也亮相上海地铁。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柯亚沙说,伦敦和上海地铁的这种文化交流是“2006中国在伦敦”文化季的一部分。除此之外,“2006中国在伦敦”、雅加达“中国文化周”、开罗大学“中国之夜”、第二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意大利“中华文化展示活动”和柏林中德大型文化交流活动等,让人目不暇接。

现在,除了这样的大型展览外,在海外还有无数的中小型展览,从官方到民间组织,让人们近距离触摸中国的传统文化及现代艺术。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步伐”迈得有多远?或许还是用数字最能说明:仅在2005年,经文化部审批或办理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就有1119个。

通过文化交流,中国把五千年人文精神铸就的“和”文化传递给世界,同时也将世界的文化精髓兼容并蓄。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家在同一个地球上展现各自独特的魅力,为了人类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探寻着对艺术的终极追求。正如评论家吕品田所说,世界各大洲、各种文化圈、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展示艺术之美的同时,相互交融、相互尊重、相互借鉴,谋求共同发展。这也正是中国“和”文化所传递的真谛。

链接 

 

三月雪(王沂东作)

北京美术双年展

由中国文联、北京市政府、中国美协主办的北京双年展2005年9月20日至10月20日在北京举行,这是迄今中国美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美术盛会,曾于2003年举办首届。本届双年展在规模和作品选择等方面更为广泛,上届主题展有45个国家参加,这届则增加到67个。国内部分入选170多件,国际部分将展出68个国家455位艺术家的489件(组)作品。本届双年展的主题为“当代艺术的人文关怀”。

国际美术大会

国际美术大会全称为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代表大会,每三年召开一次。第16届大会是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参会的国外嘉宾包括来自56个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成员国的108名代表,以及众多世界著名的实力派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等。

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

有“美术界的联合国”美誉的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一个由画家、雕塑家和其他从事视觉艺术的5大洲、126个国家的艺术家组成的非政府性国际艺术组织,成立于1954年,总部设在巴黎。中国于2002年成为国际造型艺术家协会的正式成员,而本届国际美术大会是第一次由新成员国举办。中国希望以这次大会为契机,搭建中国艺术家与世界各国艺术家的交流平台,增加协会各成员国对当代中国的了解,促进国际美术交流,加强全球美术家的友谊和团结。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