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陈刚毅:立足岗位成才的高级工程师

2006-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张庆 特约通讯员 柯营之 我有话说

“快乐在岗位上,生命在事业中。”

这既是陈刚毅质朴的“自创格言”,也是一位青年知识分子成长成才的真实写照。

翻开陈刚毅的简历,记者不能不感叹:他走的每个脚印是那么的坚定和坚实。只有43岁的他,几乎每个月每一年都有岁月的奖励和普通人的辉煌。

1986年7月,他从湖北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第三勘察设计室任技术员。此后,他一路“绿灯”,由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项目总工程师一直到高级工程师、项目法人。

更让记者惊叹的是:从1986年至今,陈刚毅共参与和担任了16项重要工程的技术员、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法人,其中,获得包括省部级优秀一等奖等奖项在内的各种奖励共8项,达50%以上。而且,他任总工程师的湖北省援藏项目西藏山南地区“湖北大道”,获全国公路建设施工企业优秀工程奖,他担任项目法人的“角笼坝大桥”成为名副其实的“西藏第一跨”。

陈刚毅特别聪明吗?他其实有点笨,他是高考落榜后的中专生;陈刚毅有特别关系照顾吗?他其实是湖北咸宁市贺胜桥畔的农村娃,老父亲85岁了还在家里自耕自足,哥哥也在当地务农。

陈刚毅的成长成才经历无疑对当代青年有着深刻的启示。记者为此开始了采访。

他是一名交通行业的复合型人才

林志慧(湖北省交通厅厅长):20年的工程实践和磨练,陈刚毅同志由一名普通的中专生逐渐成长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青年技术骨干,成为一名懂设计、会施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在角笼坝大桥建设期间,面对复杂的地质情况、特殊的技术工艺和繁杂的施工流程,他经过严谨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分析,提出了在锚碇围岩中注浆并在锚碇后增加预应力锚索的方案,有效解决了在复杂地质岩层中采用隧道式锚碇建桥的技术难题。

在“湖北大道”施工期间,面对西藏昼夜温差大、养生控制难、断板现象多的施工难题,陈刚毅每天晚上裹着棉大衣、打着手电筒赶到施工现场观察温度,优化养生方案。对待质量,陈刚毅一丝不苟。当他发现一段200米的水泥稳定层强度不合格时,坚决要求施工单位打掉重来。他毫不含糊地坚持:我们修路要对老百姓负责,千万不能留下豆腐渣。

意志的力量使他打好坚实的专业基础

王再喜(沪蓉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第六工作站的站长、陈刚毅同学):当年我是与陈刚毅睡上下铺的兄弟。他从不睡懒觉,每天早起坚持做早操、长跑,从不间断,十分有毅力,与他的名字很像。陈刚毅家中兄弟姐妹四个,他是最小的,因为母亲过世早,所以家境比较贫困。十多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分担家里的农活,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练了他坚忍不拔的毅力与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他将这种毅力与勇气用在了学习专业知识上。只要有不懂的地方,他就看课本,找参考书,每天晚上的寝室“卧谈会”,他总会对微积分、高数、分路勘测等专业学习问题发表见解。也正因为如此,陈刚毅经常能拿到奖学金。毕业前夕,我们班到黄冈的一个工地上进行测量实习。当时正值隆冬,野外更是北风呼啸,冷得人瑟瑟发抖。但陈刚毅丝毫不马虎。有一天,大家在厚厚的积雪中进行导线闭合测量,不知道什么原因,数据团不了圆,这时有的同学嫌太冷,再也不想干了,但陈刚毅却不愿放弃,他认为,学路桥搞工程的,就得适应野外作业的艰苦条件,连这一点都克服不了,今后怎么担得起筑路架桥的大任呢?因此,他冒着飘飞的大雪,认真返工,拿出了实实在在的测量结果。陈刚毅身上所具有的刚强、坚毅的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寝室里每一个人。

勤奋好学使他能够抓住每一次难得的机遇

高进华(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党委副书记):陈刚毅是一个非常好学的人。在设计院这样一个重知识、重人才的环境里,他一直努力寻找机会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参加工作刚满两年,他就参加了西安公路学院的本科函授学习。那几年,平常只要看到陈刚毅,他不是在工作,就是拿着本书在学习,有时候吃饭都是书不离手。

有一件事特别能反映他对学习的高度投入和克服困难的韧劲。1990年冬天,当时他住在公路局招待所楼上的一间单身宿舍里。一天他学习到深夜一点半才休息。半夜3点左右,他的肚子突然一阵阵绞痛,好不容易挨到早晨,才挣扎着来到医院看急诊。经检查,是肾结石,急需输液。然而上课的时间就快到了,他顾不得输液瓶中还未打完的药水,硬是让医生拔了针头,拿了点药,就急急忙忙乘车赶往航运学校上函授课。就是凭着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他克服重重困难,用5年多的时间,系统地修完了路桥专业本科的全部课程。

交通工程建设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历经实际工程检验过的专业知识。在我的记忆中,陈刚毅在工程项目中真正开始独当一面,是在1993年宜黄高速公路江陵至沮漳河路段工程设计中,他首次担任设计代表,打个形象的比喻,设计代表就相当于我们设计院的驻外特命全权大使,权力大,责任也大。

据他本人事后回忆说,当时他接到这个任务,既感到无比光荣,也意识到肩上的责任重大,自己一定要万分珍惜这种难得的机会。他曾暗暗地在心中告诫自己: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只能圆满完成任务,不能有任何闪失和大意。正是由于他这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敬业精神,使他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为宜黄高速公路江陵至沮漳河路段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提供了优良的技术服务,而且该工程还获得了“湖北省优秀设计三等奖”。

踏实的作风使他迅速成为技术骨干

姜友生(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院长):1986年7月,他从湖北省交通学校毕业,分配到我院工作。不久,他踏实的工作态度、谦和的处事方式和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引起了院领导老专家们的注意。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脑离我们还很遥远,那时,几十亿元投资的交通工程中的每一方混凝土、每一吨钢筋,都要靠钢笔和计算器一点一滴地手工计算,大量工程设计图纸中的千万条直线、千万个符号,都要用铅笔、直尺和橡皮在白纸上一笔一划地手工绘制。这些工作辛苦而又繁琐,并不是每一个年轻人都能认真地对待、圆满地完成。但陈刚毅不同,他对待工作始终保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

每当工程设计中有疑问的时候,他总是仔细地查阅各种书籍资料,并虚心地向老工程师和同事们请教,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

1989年陈刚毅在宜黄高速公路仙桃至江陵段参与工程施工现场服务,有一次,他仅用4天时间就修改好了17座桥的设计图纸,完全满足施工要求。速度之快、质量之高,让所有人都佩服不已。在当时完全靠人工计算和手工绘图的情况下,这个工作量一般需要20天才能完成。靠着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和不懈的努力,陈刚毅很快从初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青年设计人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