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国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任重而道远

2006-04-2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本报通讯员 代晓明 我有话说

记者:请您谈谈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路甬祥:科技名词是科技交流的载体,科技名词的混乱使用,会阻碍科学技术的顺畅交流,会影响社

会的和谐发展。比如,ergonomics一词,在15家出版单位出版的21部词典中,就有人机学、人机工效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工艺学、人类环境改造学、劳动经济学、工作环境改造学、工效学等22种叫法。如此混乱,如何交流?后经组织专家按概念进行研讨,定名为工效学,并给予了严格的定义。还有很多名词,因刚出现时未及时对其汉文名进行规范和统一,致使后来使用比较混乱,甚至谬种流传。由此可见,由国家成立一个权威的组织机构,组织一流的专家学者,打破学科、行业、地域的界限,按照统一的审定原则与方法来开展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意义可比“书同文,车同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就是这样一个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权威性机构。国务院1987年曾明确批示: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1990年,当时的国家科委、中科院、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为落实国务院这一批示精神,又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各单位遵照使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院士和著名化学家卢嘉锡院士都担任过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许多领导人多次给予科技名词规范统一工作以批示、贺信、题词和莅会指示,所有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名词的审定公布和应用推广工作。

如果把科技名词规范统一工作仅仅看作是促进科技交流的工具,还不够全面。这里,我同意叶笃正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作用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科技名词规范化对于国家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是一项配套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科技现代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协调发展的一项支撑性系统工程。没有这样一个系统的规范化的支撑条件,不仅科技的协调发展将遇到极大困难,在科学技术社会化的今天,还将严重影响社会生活、国家安全、教育、经贸、文化传承等,我们要把它放到我国的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中给以定位,当做科教兴国战略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做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这项工作。

另外,汉语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加之我国科技飞速发展和经济腾飞,外国人学中文成风,国外已超过3000万人在学汉语,100多个国家2500余所大学在教授中文,这就迫切需要我国的科技名词术语有更好的规范,因此,这项工作不仅是我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同时,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项工作对祖国的统一大业也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意义。“汪辜会谈”达成的4项协议中,有一项就是探讨两岸科技名词的统一。

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请著名的科学家、有影响的专家来担任委员、担任领导是很有远见的。

总之,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在支撑学科建设、保障现代科技协调发展、维护民族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展这项工作是责无旁贷的,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肩上。

记者: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20年来,我国的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都取得了哪些成绩?

路甬祥:全国科技名词委自成立以来,已走过20年的历程。及至今日,已按学科组建了61个分委员会,审定公布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化学、地质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医学、农学、电子学、计算机科技、石油等67种名词,工作领域已涵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社会科学及交叉学科等各个领域,初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科技名词体系。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科技名词数据库和工作网站(www.cnctst.gov.cn),实现了向社会提供无偿查询服务。这一科技名词体系的建立,促进各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国内外科技知识的交流与传播,特别是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均起到了支撑性的推动作用。

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迄今已有20多个学科同台湾同行建立了工作联系并开展对照统一工作,其中,大气、昆虫、船舶、药学、动物学、航海等6个学科已对照完毕并已出版,此外,测绘和信息科技也即将出版。

这期间,我们还一直致力于术语学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术语学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才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兴的学术领域,如今在一些西方国家已形成独立的学科,而我国对这门学科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对此,我们比较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理论上的探索与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汉语特点的科技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用以指导我们的审定工作。

我国科技名词审定主要是依靠广大专家和学者进行的,目前有2000多位科学家参加名词术语审定工作,他们都是国内各学科和行业一流的专家、学者,都是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其中200多位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专家学者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看成是重要的科研活动,马大猷院士就曾经说:“名词审定工作是我科研工作的一部分。”本着这种深刻认识,我国广大专家们积极地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面临什么样的形势?您对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有什么新的要求?

路甬祥: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我国已经融入了国际经济的主流当中。全球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2005年宇宙学研究、基因组研究、信息技术和航天科技等领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可以说,世界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群体集聚时代,科学技术正在成为人类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社会进步舞台上的主要角色。而我国,经过50多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体系,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在载人航天、纳米科技、生物科技的某些领域,我国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发展的水平还相对落后,我国的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还不强,经济社会发展尚未真正走上依靠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轨道。大国变强国,核心在创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把培育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在开展原始创新中,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断不可少,因为在这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概念和新名词,需要及时命名和规范。我国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要为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服务。这是新时期赋予的新任务。

科技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产业化和社会化。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不仅是科技发展本身产生许多新概念、新名词需要规范和统一,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化,社会各个方面也迫切需要对名词术语有个更好的规范。另外,国际交流大量增加、网络日益广泛使用,使得科技名词的规范和统一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如果规范工作不能同步,非规范名词流入社会后,再要统一将会十分困难。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做到与科技发展同步,是新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两岸科技名词对照统一工作是祖国统一大业的基础工作。但近一段时间来,岛内“台独”分裂活动步步升级,给两岸关系、亚太地区的稳定不停地制造麻烦,也给两岸科技名词的交流、统一工作增加了难度,从而也使得这项工作更加迫切和重要。两岸同胞间的骨肉亲情、历史渊源和文化认同是任何力量无法割裂开来的。做好这项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基础工作,也是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总之,全国科技名词委在新的时期所面临的任务是艰巨的、迫切的,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把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放在国家政治经济大局、科技文化大局中来定位;要进一步提升全局观念和工作意识,使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能够结合国家需要,注重社会需求,更紧密地围绕国家战略重点和重要任务来开展;要始终继承和发扬优良的工作传统,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按照“全面规划、依靠专家、科学审定、统一协调、正式公布、积极推广”的方针,使科技名词规范化事业为支撑科技发展、维护语言健康、传承中华文化、促进社会进步做出新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