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爱与奉献成为习惯

2006-04-2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孙香 我有话说

4月的如皋,春风拂面,麦浪翻滚。乡路弯弯,爱心绵延……

一种自身的习惯――爱的根基

他们是一群普通的农村汉子,憨厚、老实、纯朴……所有用来形容平凡人的字眼用在他们身上都不过分。但是,这些乡邮员却用八年时间始终不渝地照顾跟他们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我做的都是举手之劳的事,习惯了”,走到哪里,都能听到村民对乡邮员的交口称赞。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乡邮员秦红兵的“举手之劳”曾经改变过一家孤儿的命运。四年前,秦红兵悄悄帮一家陷入困境的姐弟三个孤儿补足邮资,寄出去一封因超重欠资的信件。这是一封寄往江苏电视台的求援信。姐弟三个由此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来自四面八方的援助,度过了生活上的难关。

“他从来没对别人说过这件事,后来还是那个姐姐到处找秦红兵要感谢他时,我们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位大婶热情地跟记者聊起了家常,“小秦是个好人,今天这家请他给在镇上上学的孩子捎点衣服,明天那家托他帮忙到镇上带货,他从来没有回绝过。”

乡邮员张元健经常为年纪大的村民义务捎带信件、包裹,在遇到金额不大的汇款时,他会拿自己的钱先垫上;乡邮员韩军有一次在投递途中遇到一个村民发生药物过敏,立即把病人送到医院抢救,使病人转危为安……

这些乡邮员们怀着对乡亲们发自内心的爱,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最可爱的人”。

一种亲人的关怀――爱的支撑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这些“最可爱的人”的背后,离不开他们家人的默默支持。

“我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都是她去看望孤寡老人,帮老人洗衣服做家务,陪老人聊天。”乡邮员刘培春一说起当护士的妻子杨友莲,一脸的幸福,“她的心比我细,经常注意到老人生活上的细节。”小刘告诉记者,多年来,妻子一直是他工作上的好帮手。虽然平时工作忙,家里的事几乎都是妻子一个人扛,但妻子还不忘丈夫帮扶的老人顾奶奶,经常抽空去看望她。冬天来了,妻子看到顾奶奶的棉衣旧了、不保暖了,还悄悄买了件羽绒服送给老人。在小刘夫妻俩的悉心照顾下,顾奶奶的心情变得爽朗了,身体也越来越好了。

乡邮员薛建华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张松林因为脾气古怪而过得很寂寞,他回家跟妻子商量想帮扶这位老人,妻子张梅一口答应了。老人患有严重支气管炎、哮喘,但老人为了省钱,常常私自减少药量,张梅得知后二话没说,立刻买了药叫丈夫送给老人。从此,他们夫妻俩不但经常买药送给老人,嘱咐他按时吃药,还轮流抽空陪他拉家常,嘘寒问暖。两个月以后,老人的性格变好了,逢人就夸薛建华两口子,一见到张梅就高兴得像个孩子:“我的闺女又来看我啦!”

在采访中,记者总是被乡邮员的亲人们感动着。作为乡邮员的家人,他们有过不满,有过抱怨,最后还是以博大的胸襟宽容了这些乡邮员,并且以更大的胸怀去支持他们爱的“事业”。

一种榜样的感召――爱的延伸

如今,“爱心邮路”的故事随着暖暖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引起了强烈反响,如皋市更是兴起了一场帮助弱势群体、营造和谐社会的爱心热潮。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再到普通百姓,朴实的如皋人都行动了起来,纷纷把“爱心邮路”的精神发扬光大。

在如皋市市级机关,每一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年都要挂钩帮扶一个弱势群众,为他们排忧解难,帮他们脱贫致富;如皋市人民医院派出诊疗小分队,踏上“爱心邮路”,为孤寡老人义务诊疗,并且为乡邮员们免费体检;一个不愿留下姓名的私营老板一个人联系了6名孤儿,准备一直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

在乡邮员们的爱心感染下,一些孤寡老人的左邻右舍也自觉地加入到照顾老人的行列中来。乡邮员朱金华长期帮扶何兴莲老人的事迹让何老太的远房侄子深受感动,他告诉记者:“非亲非故的乡邮员都能照顾老人,我没理由不把老人接到家里赡养。”如今,何老太与远房侄子一家11口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如皋市的“爱心邮路”正越走越宽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