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深圳:“图书馆之城”呼之欲出

2006-05-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易运文 通讯员 邓云娟 我有话说

让每一个人都能从图书馆借到书,让每一个人坐在家里都能借到图书馆的书,让每一个人都能借到全市每一个图书馆的书。两年前,深圳提出要打造“图书馆之城”时,就给深圳市民描绘了这样一幅美好蓝图。两年后,随着深圳规模最大的中心图书馆的落成和行将投入使用,深圳人的这个“图书馆之梦”即将实现。

图书馆技术设施国内最先进

作为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最重要的文化设施,经过长达近7年的精心设计和紧张施工,最近,一座集大众化、数字化及研究性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在中心城区落成,并将于今年7月正式对外开放。新图书馆投资7.7亿元,占地29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实行全开架、智能化、网络化设计,藏书容量400万册,读者座席2500个,网络节点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8000人次。据图书馆副馆长卢素心介绍,该馆既可以作为市民终身教育的知识殿堂,也可以为深圳的政府决策、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活动提供一个高层次的知识支撑和信息服务平台,同时这里也是全市图书馆的网络中心。

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就是成功推出了ILAS的升级版DILAS,该项目是我国首个实用的数字图书馆软件平台,读者只要抱着书走过安全门,借书的手续就已经完成了。另外,馆外还设有一个自动还书箱,读者不用进门,将图书投进箱里即可。

全市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

据初步统计,深圳市目前拥有各级公共图书馆近500个,图书资源接近800万册,全文电子文献100多万件,6个区图书馆中有5个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常住人口人均藏书已超过1.6册,户籍人口人均藏书5.8册。与此同时,“一卡通”服务实现了在全市七大图书馆之间“通借通还”的目标。

深圳市图书馆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图书馆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和延伸服务范围,比如设立小型灵活的“流动图书网”,利用流动图书车开展流动图书服务;设立全市公共图书馆文献统一采购加工配送机构(中心),在不改变各图书馆原有采购原则和经费自主的前提下,免费为市、区财政直接或间接拨款的图书馆统一采购文献资料。

深圳“图书馆之城”的建设,为市民借阅图书的服务无疑将会越来越便捷、灵活。据悉,到2010年,深圳将在原基础上扩大“通借通还”规模,在市、区、街道一级图书馆之间都可实现“通借通还”。

市民足不出户可借书

据了解,目前深圳达标社区(村)图书馆总数达到473家,占社区图书馆总数的76%,特区内的社区图书馆平均藏书为5800册,特区外的社区图书馆平均藏书14000册。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个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目标。在外来工密集的地区也开设了图书馆服务,开放时间每周平均在68小时左右。有数据统计,3年来,全市的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共接待读者近1397万人次,平均每年接待读者近500万人次,这个数字还在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建设网络化社区图书馆规模堪称全国首屈一指。

21世纪,网络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面对网络信息时代,作为信息机构之一的深圳图书馆在这场技术革命中更是走在创新前列,如采取网上免费注册形式,使读者足不出门就能在家里遍览图书馆的所有电子文献,并能实现网上借书、送书上门,让读者享有充分的信息传播的快捷性和交互性。

穗深港澳图书馆信息互动互通

2006年,穗、深、港、澳四城市在信息互动互通方面又往前跨越了一大步。据了解,在如何解决四城市的信息互查和文献检索方面,深圳从思想观念到方式方法都产生了根本变化,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传统的图书馆阅览和手工检索将被网络化和数据库检索取代。

随着穗、深、港、澳等四城市公共图书馆书目查询系统的正式启动,深圳图书馆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等图书馆之间实现了书目信息互查及数字文献的传输,并构建了一个以港台高新技术、专题资料和深圳地方文献为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信息的互通互动和馆藏资源体系的建立,也将全力推进深圳与穗、港、澳及泛珠江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的交流,实现信息交流的平等性、多元性、渗透性以及文化交流的个性化。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