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对付全球灾难,需要国际合作

2006-05-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刘莘 我有话说

最近,美、意两国科学家证实,已经2000多年没发作的活火山――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附近的维苏威最近脾气有些暴躁,甚至还出现了许多大爆发的征兆,如地震活动频发,小规模的喷发和气涌不断等。罗马大学等学者调查组在彻底调查后,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维苏威一旦爆发就不是小打小闹,周围的那不勒斯市将面临灭顶之灾……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自然灾难

维苏威火山横贯那不勒斯湾,从那不勒斯市区一直延伸到广阔的郊区。专家指出,随着时间推移,维苏威火山再次“发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政府不提高警惕并做好适当准备,一旦火山再次爆发,拥有300万居民的那不勒斯市将受到重创。它所造成的破坏将在人类自然灾难史上写下新的纪录!

人们都知道古罗马的著名庞贝古城,由于维苏威火山的大爆发,一夜之间就被彻底掩埋,那是公元前79年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大灾难。约在4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维苏威火山也曾猛烈喷发过,其威力是毁灭庞贝古城的两倍,熔岩和火山灰淹没了现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所处的位置。

公元1815年,印度尼西亚的坦博拉火山喷薄而出,喷出的百万吨硫磺气体和粉尘,遮住了太阳,那一年全球温度急剧下降,次年更是成了“没有夏季的一年”。火山喷发持续了100多天,最终11.7万人死于这场灾难……

时至今日,人们谈火山色变。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机模拟显示:如果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其周边18个镇的60万居民将处于危险警戒线之内。距离火山15公里远的人们逃生的几率相对高一些,但火山灰仍然会使许多人窒息而亡。

为了防范有可能出现的火山大喷发,意大利当局已经制定了详细的疏散计划,全国所有的大省都必须至少提供一个城镇以供难民居住。有关部门还将有可能受火山喷发影响的地区分为三块,其中最危险的地区有56万居民,一旦有事将首先被疏散。目前,那不勒斯市政府投入了约120亿欧元,将有可能受火山喷发影响并处在最危险地区的56万居民首先疏散。

其实,人类所面临的空前大灾难,远不止火山,世界各地每年都受到洪水、火灾、地震、飓风、海啸以及龙卷风等等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报告指出,2003年,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自然灾害导致全球遭受600亿美元以上的经济损失,比2002年多50个亿!

如何制服自然灾害,最大限度减少生命财产的安全,无疑是人类共同、首要的课题。

面对自然灾害,预防比抗灾更重要

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抗拒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有些是可以预知的。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点是人类可以做到的。比如地震发生时,会有许多先兆;海啸发生时,海水会突然退潮。这些都是逃生和实施应急措施的良机。在面对自然灾害方面,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把重点放在灾前预防上。

日本是一个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也是一个充满危机意识的国家。提高国民危机意识,是提高国民预防和应对突发灾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日本将预防和应对危机视为同等重要,防灾教育可以说深入人心。从小学到大学,都有防灾课程,媒体也常登些家庭防灾小窍门。

前几天,日本一艘客轮因撞到鲸鱼而导致93人受伤,但由于船上的日本人有防范意识,因此大家都静静地在船上等待救援,因而没有发生意外伤亡……

另外,日本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设施和建设相当完备,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本,几乎每个街心公园和小学在设计时都考虑到了防灾功能,地下存有救灾和生活物资,地上留出足够的空地起降直升机、搭建临时帐篷。在有海啸危险的地方都设置有防潮堤、逃生平台。预防自然灾害的用品随处可见,各大商场都有防灾专柜,可买到各种防灾用具。可以说,日本的灾害“应急”已成全民行动,处处有设施,人人受教育。

在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美国则重在制度上“应急”。美国庞大的应急管理体系,被人喻为“一架永不休息的机器”,而协调其运转的,则是法制、体制和机制。

美国1976年就通过了《全国紧急状态法》,紧急状态的过程、期限以及权力,都有详细规定。比如,紧急状态期间,总统可颁布一些法规,还可对外汇进行管制。

美国实行联邦政府、州和地方的三级反应机制。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是联邦政府应急管理的核心协调决策机构,权力很大,被称为美国的“秘密政府”,2003年3月被划拨给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其下属的应急准备与复原局,就有约2500名全职雇员和5000多名后备人员。

机制建设上,联邦应急事务管理总署、商务部、国防部等27个部门及机构在1992年签署了《联邦紧急反应计划》,综合了各联邦机构预防、应对突发紧急事件的措施,通过全国突发事件管理系统,为各州和地方政府应对恐怖袭击、灾难事故和其他突发事件提供指导。

然而,由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发展中国家的抗灾能力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有学者认为:“从理论上说,7.5级的地震在洛杉矶可能造成5000人伤亡,但在德黑兰,这一数字可能要增至上百万人。”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不断增强,但处于“现代化”的人类在灾难面前也显得更加脆弱。其实,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已经绘制出全球易发灾害地区的地形图,并制定了灾害指数。指数较高的即有不久前刚刚发生海啸的苏门答腊附近海域,也有繁华奢侈的洛杉矶地区,更有印度新德里、伊朗德黑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这样的大城市。由此看来,大自然母亲是不会根据贫富差异来选择发泄对象的,也许一夜之间,上述地区有可能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

如果不能有效避免灾难,灾难可以轻易地在转瞬之间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摧毁数年的发展成果。因此,全球在应对大规模自然灾难时,应建立起国际合作体制,从监测、通报、救援到发展等方面进行国家间的全面合作。这种国际合作,首先能够从全球范围内支持那些救灾能力有限的受灾国,其次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和调动全球人道主义援助资源来完成救援工作,第三还能够保障全球最大范围内所有公众在面对大规模自然灾难,尤其是跨国性自然灾难时的安全。


庞贝古城背后出现的维苏威火山景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